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美术学毕业论文 > 正文

论美术的审美学科论文

本文共计382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论美术的审美学科论文

  人们在谈论艺术作品时,常常会表现出一种很有把握、很有见地的姿态。他们总认为自己的谈论、自己的判断是绝对准确、绝对有效的。要么说我喜欢这部作品、这幅绘画、这樽雕塑,要么说我喜欢那部作品、那幅绘画、那樽雕塑。其实,这种谈论与艺术之间的距离是相去甚远的,最多不过传达了他们的一种艺术喜好,仅仅是一种主观反映。

论美术的审美学科论文

  但你也会听到这样的谈论,把艺术作品称为美好的、迷人的、漂亮的、可爱的、玲珑的。这样谈论似乎对艺术作品的特性要妥贴一些,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仅仅停留在主观反映状态。

  当然,也有人说,这件艺术作品是动态的、统一的、精巧的、温暖的、形式感很强的、线条简洁的,那么很显然,他们的言说与描绘已经触及到了作品的某些特性。因为他们已经运用了某种知觉力去注意作品中的某种东西按照这种方式谈论艺术的人,他们至少对艺术作品的特征做出了某种客观描述。

  因此,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有关审美经验和审美本质的问题,首先让我们认识审美的定义:审美,是美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美术的审美本质做一专门的考察,可是要讨论美术的审美本质必然要涉及到美学上的许多基本问题和难题,如现实美与艺术美,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美的本质与感觉的本质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只能从解释美术本质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首先要了解并认识什么是美术,美术与美的关系是怎样的。

  (一)美术反映现实美

  我们到美术馆和博馆参观,或翻开中外美术史册,可以从各个时代的美术作品中看到许多美的事物的美。从李可染的《漓江胜览》,搏抱石与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柯罗的《猛特芸丹的回忆》,施什金的《松林之晨》等中外山水画,风景画中,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山河的壮美和异国风光的秀丽;从《米洛的维纳斯》、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安格尔的《灵》,戈雅的《玛哈》中,我们看到了男性与女性无与伦比的人体美;从郑板桥的《竹》、徐悲鸿的《马》,我们看到了形态各异的动物与植物的美;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伯勃朗的《带金盔的人》,尚谊的《塔克新娘》、罗中立的《父亲》中,我们看到了各种人物的精神性格的美。美术史实告诉我们,从人的美到自然事物的美,再到社会事物的美,凡是我们在现实中看得到的各种美,不同形态的美,几乎都可以在美术作品中见到。

  所谓《现实美》,即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现实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美与社会美。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即自然事物的美;社会的一面,人的美貌属于自然美,而美德就属于社会美,在一切自然事物中发展到最高阶段的美就是人体的美,人体的完整性最强、最和谐、最富有秩序,个体性也最为显著。以直观的视觉形式反映人体美,通过反映人体的美态表现创作主体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正是美术长于文学、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特点和优点。

  (二)美术创造艺术美

  所谓美术反映现实美,指的是美术与现实美的关系,它只是美术与美的关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美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美,而且可以创造艺术美,并且还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的或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

  我们所谓的“艺术美”,指的是美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且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与现实美不同,艺术美是更高一等级的美。现实中虽然存在着大量美的现象,美的事物和美的人物,但他们的美并不总是任何条件下都能鲜明地显现出来的,往往比较分散,不那么集中,不那么充分。比如丛竹、它一般在整体上是美的,否则不会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但它往往枝节过多,过于茂密,它的形态美不如在画中那么明显,那么充分。

  美术作品的美即艺术美,是人们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是美术家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的根据或根源,另有一些丑的现实也同样可以成为美术创造的根据或根源。即是说,美术既能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艺术美,也能根据丑的现实而反映现实丑,并且通过审美创造使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