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精选90篇)(第39页)

本文共计12788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2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汉书·郊祀志》:“禹收九牧(九州州长)之金,铸九鼎。”《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九块),铸鼎象物(刻绘了怪物的形象),百物而为之备,使民之神奸(辨别鬼神怪异之物)。”禹铸九鼎,目的在方便百姓,造福于民,因此人们对他感恩戴德,上下和谐无间,共同享受着上天赐给的幸福。九鼎成为德的象征。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之禹量大地

  禹用了13年的时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治服了洪水,大地恢复了生机,人民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禹想弄清楚中国大地究竟有多长多宽,就命天神太章步量大地,太章从东端走到西端,测得长度总共是二十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禹又命天神竖亥从北端走到南端,测得的长度也是二十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原来我们中华民族居住的这块土地,在禹的时代竟是方方正正的,禹把它划分成九州。禹还 测得三丈以上的洪水深渊共有233559个,便用治水时剩下的息壤去填塞这些深渊,息壤生长不息,把这些洪水深渊都填平了,那些高起来的地方,就成了四方的名山。

  《淮南子·地形篇》云:“禹乃使太章步(步量),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古以十万为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凡洪水渊薮(sǒu叟湖泽)。自三仞(古时八尺为仞)以上,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有九,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这是大禹治水工程基本完成时做的一件大事。古时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生息的这块土地竟是方方正正的。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之禹的儿子夏后启

  启是禹的儿子。禹到了晚年,把天下传给启,叫他做了夏代开国的君主,所以人们也称他夏后启。

  启的父亲禹是一位天神,著名的治水英雄;启的母亲却是一位人间的姑娘,涂山氏的女儿,名叫女娇。有一次,禹治水,要打通 辕山,就把自己变作一头熊,一面用嘴拱,一面用掌扒。前来送饭的妻子,看见丈夫变成了熊,又害怕又羞愧,掉过头就往回走,一口气跑到嵩山脚下,化作一块大石头。禹见妻子如此绝情,又急又气,冲着石头喊道:“还 我儿子!”话音刚落,那石头忽然朝北面裂开了,从里面生出个儿子,名字叫“启”——“启”就是“裂开”的意思。这块石头,据说至今还 在嵩山脚下,人们称之“启母石”。

  启出生不凡,也是个富有神性的人物。传说在西南海之外,赤水以南,流沙以西的地方,有一个人,耳朵上挂着两条青蛇,乘着两条龙在空中飞腾,周围有层层的云朵环绕着,这人便是夏后启。启曾经三次到天上作客,得到天乐《九辩》和《九歌》,带到人间来。在那高达二千仞的大乐之野,启把得到的天乐略加改制,成为《九招》,吩咐歌童舞女们载歌载舞,供自己享乐。

  启自从登上王位以后,更加婬佚放荡,只图寻欢作乐。他常常跑到郊野去大吃大喝,沉湎于酒宴声色之中。当他吃喝的时候,还 要命人在一旁吹笙击磬,叫人们表演婬邪放荡的舞蹈。他的这些行为,终于被上天知道了,上天便抛弃了他。

  本篇据《山海经·大荒西经》、《墨子·非乐上》等书中有关材料编写。启虽然身世不凡,具有神性,却不是英雄,竟是个不成器的酒色之徒。他到天廷作客,得到天乐,却用来寻欢作乐,终于被上天抛弃。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之伯益调驯鸟兽

  帝颛顼有个漂亮的孙女,名叫女脩。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女脩正在窗前织布,忽然有一只燕子飞过来,遗下一枚蛋。女脩把这蛋拾起来,吞进肚里去了,从此有了身孕,生了个儿子,名叫大业。大业长大后,娶了少典氏的姑娘名叫女华的做妻子,生了儿子大费,他就是伯益。

  伯益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熟悉各种飞禽走兽的脾气性情,懂得各种禽兽的语言,能够模仿出百鸟的叫声。

  伯益长大后,先跟着大禹去平治洪水。治水虽然成功了,可是大地上仍然很荒凉,草木茂盛,禽兽横行,糟蹋庄稼,伤害人民。舜帝为此日夜忧愁。想物色个人去驯服鸟兽。

  一天,舜帝坐在朝堂上。问众臣道:“谁能去管理山泽的草木和鸟兽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