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高中化学说课稿(精选15篇)(第21页)

本文共计3875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中要教师要从新课程教学本质的定位——“交往”的视角,正确认识和实践师生民主、互动、平等的相互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此外,还应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应用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实用价值。

  为此,我采用了“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即采用“①创设问题情境→②提出问题→③分析问题→④解决问题→⑤强化迁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油脂的组成和结构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可以用迁移、替代、变换、延伸等思维方法进行突破。通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实验、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收集、处理有关资料、文献、数据的能力,并在探索中训练概括新知识的能力,提出解释或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三、说学法

  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对烃的衍生物中各种官能团的结构、性质和反应具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生活中更是经常接触油脂,因此,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采用对比讨论、自学阅读、分析归纳、实验等方法,将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思路:

  ①创设问题情境→②提出问题→③分析问题→④解决问题→⑤强化迁移。

  设计思路:

  (一)导入新课

  通过血液化验单中甘油三酯直接引入油脂的定义、结构。

  (二)教学过程

  1。油脂的定义、结构。

  (1)先让学生写出甘油的结构简式,包括羟基在左边的竖式、羟基在右边的竖式、碳架横写的结构简式,再写出酯化产物。然后选取不同学生书写的结构简式,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对比、讨论、纠正。

  (2)以金龙鱼油的成分引入油和脂的区别及成分。

  对比讨论“酯”和“脂”的区别、“矿物油”(如汽油)与油脂的区别

  2。油脂的性质

  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组织教学

  问题一:金龙鱼油所倡导的膳食脂肪酸的均衡比例1:1:1的含义是什么?

  通过对金龙鱼的配料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的区别,从系统命名法的角度理解n—3、n—6的含义。

  问题二:为什么食用油或者食用调和油的成分达到1∶1∶1的比例,就会变成固体?

  引导学生理解油脂的不饱和度与其熔沸点的关系。

  问题三:金龙鱼的配料中为什么要有抗氧化剂?

  引导学生掌握油质的性质及其保存,并理解油脂氢化的原理及目的。分析状态的变化、反应类型。

  问题四:油脂属于酯类,从其官能团出发,它还应具备什么性质?分析断键方式。

  油脂的水解反应规律与酯的水解反应规律完全相同。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也叫皂化反应。

  问题五:如何设计实验检验油脂的碱性水解产物,确定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实验步骤:

  (1)待测液(油脂的碱性水解后的滤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可以在此补充一元醇与邻二醇的区别);

  (2)待测液与氯化钙或氯化镁溶液的反应;

  (3)待测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五、课堂教学反思

  这节课突出“创设情境、问题解决、实验探究”的课堂教学理念。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对比、实验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教师的协助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归纳总结能力。并让学生体会探索科学的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突出新课标的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