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 正文

中英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及对比

本文共计263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中英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及对比

  非语言交际包括眼神、手势、笑容、打扮、穿着等,所以与语言交际相比,它更加的灵活和广泛,靠交际双方的领会,从而能够配合一些语言行为来促进顺利的交流。而在不同文化的背景之下,非语言交际中同一种表达方式可能会传达出完全不同的意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英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及对比,供大家参考。

中英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及对比

  一、非语言交际的特点和作用

  非语言交际是人们在下意识的大脑控制下完成的一系列动作行为,在很多时候要比语言所传达出来的信息更加的真实可靠。第一,非语言交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传达出不同的意思,没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或者正式的系统来进行约束,通常人们通过非语言行为所表达出来的情感要更加的真挚,当然,很多时候,非语言交际并不是一种行为,而是多种动作行为语言组成的一种交际信息。比如一个人带着笑容轻轻的打对方时,这时并不是表达愤怒,反而是撒娇或者宠溺等。第二,非语言交际的使用一般是连续的,比如穿着打扮以及行为习惯等,一般是一个人通过这种非语言的表达来传达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同时,这种表达方式可能是故意的,也有可能是习惯使然导致无意识的。第三,非语言交际中有许多是人们的本能所驱使的,比如皱眉、流泪、笑等表情,还有一些行为可能是后天学习或者养成的。

  二、中西方非语言交际中的差异分析

  (一)体态语

  体态语包括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等。手势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有不同的交际意义[1]。比如最原先西方表达“OK”手势,在我国表示三或者零,虽然当下大多数人也用来表示“好的”的意思,但是这也是后天文化相互影响的结果。比如在表演时,观众会鼓掌,而表演者也会鼓掌,在中国,表演者的手势则是表达对观众的谢意,双方之间传递出的一种友好的交际,而在西方国家中,表演者鼓掌是为自己,表示对自己的一种感谢和自豪,是为了感激自己的付出。同时,手势在不同文化中也可能表达相同的意思。比如美国人用手指向胸膛,则表示“我”,中国人也用这种表达方式。在中国,召唤人时是手心向下,而美国则是手心向上且只有食指前后摆动,但是这种手势在中国确实挑衅的意思。

  面部表情是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一种难以清晰的、完全理解的方式,其中的文化内涵更加的丰富和复杂。很多面部表情所传达的感情是文化所要求的,比如汉民族在迎接贵宾是,都是以笑容来表达自己的热情,而美国的印第安人会以大哭的形式来欢迎客人。就中西方的差异来看,西方人的面部表情往往更加的夸张,在交际表达中也更加的清晰,而中国人为了表达礼貌或者修养,往往会控制自己的面貌表情,比如在不高兴、生气时,为了不当面传达给对方,则不会显露出来。这也是由于西方人更加的开放,对个性的追求要重视,所以在情绪的表达上也不会隐藏。

  眼神的语言是通过眼睛之间的沟通来表达情感的方式,比如眼神的接触或者注视的方式等。中国人为了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礼貌,讲究不长时间的与长辈进行目光的接触,而西方人却以眼神的对视来表示对对方谈话内容的兴趣和真实性,如果避开目光,西方人反而会认为对方不诚实。同时,同一种眼神交流方式也可能在中西方的交际文化中表达不同的意思,比如西方人对于目不转睛的眼神是抵触的,因为这是不礼貌的,而中国人可能会用来表达自己的兴趣、好奇心等。

  (二)副语言的差异

  副语言包括沉默,话论转接以及各种非语言的声音等。沉默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也会表达不同的含义,同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也会有不同的看法[2]。中国人以少说话多做事为自古以来的原则,认为沉默所表达出来的大多是美好的品质,比如思考、宽容等,而西方很多国家却不喜欢沉默的交流方式,因为他们对感情的表达要更加的开放,不像中国这么含蓄。他们认为车模是忧愁、看不起,会造成交流的尴尬。所以西方人更喜欢在交流时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大多数时候,他们更愿意直接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