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对舞蹈创作的作用论文(第2页)
5 次下载 2 页 2817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在舞蹈作品的选题阶段,舞蹈的形象思维为舞蹈作品设定一定的感情基础,在这种情感的推动下,形成再造的意象。再用舞蹈语言的表现方式,对时间和空间进行重新的组合和排列,使其符合舞蹈的思维逻辑,推进舞蹈的情节的发展。在编舞过程中,创作者利用形象思维来连接各个动作,塑造成功的艺术形象。
舞蹈的形象思维同动作思维一样,也会为舞蹈作品带来审美的价值。舞蹈动作,不仅仅是形式的存在,更加重要的是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寓意才能称之为精品。首先,舞蹈是一种肢体文化,舞蹈动作体现着人的文化、地域、习俗、信仰等等的心理因素,舞蹈的形象思维关注事物的本质,是人类文化内容的外化。其次,舞蹈不同与体育娱乐等,是因为其具有深刻的舞蹈理念,是舞蹈思维折射的光芒,间接体现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再次,舞蹈动作同逻辑思维一样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存在和抽象思维的顺序推理,不是动作的随意操作。舞蹈作品只有遵循这种逻辑性,才能引起观众的认同。
舞蹈的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二者间,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共同的发生并存在于一个舞蹈作品中。舞蹈动作是舞蹈艺术的外在表现,还是舞蹈艺术的思想与文化的载体。舞蹈的形象思维的最终结果是通过舞蹈动作思维所建立的过程和基础。舞蹈的创作不能忽视舞蹈的内涵,否则舞蹈作品就没有灵魂;形象的美感又是通过舞蹈动作的外化手段来实现。舞蹈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又是相互制约的。舞蹈的形象思维决定着舞蹈的整体结构和方向,动作的衔接和变化都是要求有形象思维的发展逻辑。同时,舞蹈的动作和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又会制约形象思维的表达,再好的意象和内涵都要通过外化的舞蹈肢体语言来表达。
舞蹈的肢体语言匮乏,动作不优美就无法诠释舞蹈作品的思想内涵。舞蹈的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又是相互促进的。
动作思维可以依据一定的动作和场景来生动的表达形象思维所外化的艺术形象,而形象思维在实现外化的过程中,也可以极大限度的调动和发展动作思维,在动作的空间、韵律、节奏中实现更多有审美价值的舞蹈动作。
总之,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舞蹈动作思维和舞蹈形象思维两者缺一不可,任何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都是二者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它们不仅贯穿整个舞蹈创作的各个阶段,同时也可以赋予舞蹈动作以审美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也应该看到,舞蹈思维是可以培养的,舞蹈思维对创作者的个人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能否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关键是要创作者有着更好的专业素质,这些素质包含着创作者的业务素质、文化素养等等。因此,要培养出优秀的舞蹈创作人才要注重舞蹈思维的培养和教育。

学校美术教育的功能现状及对策教学论文
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现状与优化策略论文
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现状论文
改善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的措施论文
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说课探析
关于高职院校艺术考察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
浅谈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多元评议为写字课堂插上灵动的翅膀论文
日本创新体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论文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探究论文
中学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效结合论文
图书馆与国民文化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论文
发表教育论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项目管理沟通的意义和方法
论文致谢的意义和作用
试论荀子发展儒学的方法和途径
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