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护理学 > 正文

临床护理路径在高龄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7 次下载 2 页 2632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临床护理路径在高龄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是医护人员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所指定的最适宜的具有顺序性、时间性的整体护理计划,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高龄初产妇临床护理路径应用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临床护理路径在高龄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高龄产妇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2年12月的35例高龄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对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本研究中高龄产妇得到系统护理,情绪稳定,有较强的自我护理能力。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高龄产妇护理a中的应用,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高龄;产妇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医护人员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所指定的最适宜的具有顺序性、时间性的整体护理计划,其目的是为了加速患者康复、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从而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1]。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龄初产妇(年龄>35岁)的比例不断增加[2]。高龄产妇随着年龄的增加,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均高于非高龄产妇,同时心理紧张、恐惧程度也会强于非高龄产妇,所以对于高龄产妇的护理不同于非高龄产妇,尤其是高龄初产妇的护理。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2年12月的35例高龄初产妇,均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完善每个护理环节,并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高龄产妇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的35例高龄初产妇,包括自然顺产和剖宫产,年龄35~43岁,平均年龄37.4岁,合并妊娠高血压5例,妊娠糖尿病4例,所有产妇均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

  2方法

  2.1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 由科室主任、护士长以及高年资医护人员参考《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手册》,根据高龄初产妇产(术)前、产(术)后的基本需求、治疗、护理的特点,并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本科室的临床护理路径表,确定干预目的及项目。以产妇护理流程为核心,用表格化的护理路线图来表示护理路径的内容,并标出护理目标和护理评价。

  2.2实施 高龄初产妇是产科的特殊人群,本科室根据高龄初产妇的特点,由科主任、护士长、临床医师和高年资护士共同制定的针对高龄初产妇的临床护理途径,尤其加强了高龄初产妇围生期的护理。入院后,首先由责任护士向孕妇及家属介绍住院环境、规章制度、陪护制度以及科主任、护士长、床位医师和护士。然后责任护士根据产妇的'不同时期,包括产(术)前检查、产程观察、产(术)后护理及指导和出院随访等进行护理。责任护士每日按临床护理路径表上的内容,包括检查、用药、饮食、休息、产(术)前后的指导、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和异常情况等方面,根据产妇实际情况需要,进行评估,采取护理措施,并及时评价记录。临床护理路径表上对已实施的内容记录并签名,如未完成则在表格中记录原因及补救措施, 积极予以落实。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对产妇进行专项的满意度测评和对异常情况分析,修正和完善临床护理路径,并同医师和其他部门的人员协调,保证临床护理路径的顺利实施。

  2.3结果 在对高龄初产妇的护理过程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全程健康教育工作,使各项护理工作内容在既定时间内得以实现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便于护理管理者进行质量控制,促进护士主动宣教及患者主动参与意识,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快了高龄初产妇产后复原,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约了医疗成本。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婚姻家庭、生育观念的改变,我国高龄产妇逐渐增加。由于年龄的增加,高龄产妇的妊娠特点也发生了改变,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如胎膜早破、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等发生比率较非高龄产妇高[3]。心理上,高龄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大多认为年龄较大,生产困难,易发生难产,心理负担较重[4],所以高龄产妇的护理不同于非高龄产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