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护理学 > 正文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情绪及分娩的质量发展论文

6 次下载 2 页 2777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情绪及分娩的质量发展论文

  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初产妇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会产生紧张、焦虑、害怕、恐惧心理,相关研究显示,初产妇产前紧张、焦虑 抑郁的发生率为13.62%~54.3%[1]。产前抑郁焦虑对产妇的分娩影响较大,可使产妇分娩产程延长,疼痛加剧,出血量增加,甚至导致剖宫产发生率增加[2]。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初产妇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情绪及分娩的质量发展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本院产科收治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31岁,平均(25.3±4.76)岁,孕龄37~42周。所有产妇均为初产足月、单胎、头位,胎儿大小、发育均正常,并除外妊娠并发症,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无精神病,妊娠期未使用抗焦虑药物。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的年龄、孕周、胎儿大小发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孕妇入院后护理人员热情接待,为孕妇作入院介绍,严密观察临产症状,遵医嘱指导孕妇饮食、卧位、休息;教会孕妇自我监测胎动,注意阴道出血;鼓励产妇自行下床排尿;鼓励产妇下床活动及做产后保健操;指导产妇尽早母乳喂养;进行会阴护理、乳房护理、产褥期卫生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工作由科内经过统一培训的护士承担,心理护理的内容包括心理疏导、普及分娩常识、不同产程分娩注意事项、正确配合分娩要点,具体如下。①产前心理护理:产前使用恰当的语言、温柔的语气,亲切的与产妇交流,获得产妇的信任,使产妇尽快适应周围环境,减轻焦虑情绪。了解产妇对分娩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多媒体手段,让产妇知晓分娩过程。②第一产程护理:针对产妇对分娩知识的掌握情况普及分娩知识,对因害怕分娩而要求剖宫产的产妇进行宣教,让其知晓自然分娩的好处,剖宫产的指征及弊端,让产妇掌握减轻分娩疼痛的方法,鼓励产妇尽可能走动,使产程缩短,鼓励产妇进食清淡饮食,当第一产程活跃加剧时,及时鼓励消除焦虑情绪,并教其减轻疼痛方法如深呼吸等。③第二产程护理:此时护士通过细节、心理暗示、开导、解释、鼓励、安慰等方法,缓解产妇的紧张、焦虑,教会其配合宫缩屏气用力,双腿屈曲,双手拉床把手,当子宫收缩时深吸气,然后闭嘴随子宫收缩如排便样向下屏气,宫缩间歇放松,同时给予肯定及鼓励,并进行情感交流,将分娩情况及时告诉产妇,消除顾虑。④第三产程护理:胎儿娩出后产妇可出现情绪激动(如兴奋、沮丧),导致宫缩乏力,加大产后出血量,此时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及时安慰产妇使其平静,从而减少产后出血量。

  1.3 观察指标及标准

  在分娩前后分别使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3],对产妇进行评分,观察两组焦虑、抑郁的变化,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剖宫产率、疼痛程度。疼痛程度的判断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疼痛4级标准,0级为无疼痛或稍有不适;Ⅰ级为轻微疼痛,不影响休息能忍受;Ⅱ级为疼痛可忍受,但有出汗气促,无法入睡;Ⅲ级为疼痛难忍,伴喊或叫。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自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焦虑、抑郁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分娩方式的比较

  对照组的剖宫产率为40.0%,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分娩疼痛程度的比较

  对照组Ⅲ级疼痛者57例(95%),显著高于观察组的50例(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