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构建与设计艺术伦理教育研究论文
1 次下载 3 页 4938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和谐社会构建与设计艺术伦理教育研究论文
1、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科技等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现实的道德冲突、严重的价值观念对立等一些与伦理有关的问题都毋庸置疑的存在着,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等健康和谐发展的进程。众所周知,和谐社会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设计作为一种可以改变并引导人们消费理念甚至于生活观念和道德观的人类活动,在面对当前社会出现的一些伦理问题时,也应当发挥其影响及作用来显露并倡导伦理价值。如此看来,作为伦理价值倡导与普及的重要部分的设计艺术伦理教育,就不仅负有设计知识教授的义务,更肩负有重大的伦理责任。它不仅对我国设计行业未来发展有关键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和谐构建显得至关重要。而在进行设计伦理的教育过程中,关键是要了解和谐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进行设计伦理教育的意义在哪,其教育的重点内容又有哪些。
2、和谐社会构建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种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致力于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社会形态[1]。从大的方面来看,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和谐主要有两方面,社会生活的不和谐和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因此,要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主要考虑的就是人际和谐和人与环境和谐这两方面。
2.1 人际和谐
和諧是人类存在的法则,和谐的人类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注重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长期受到世人的崇尚,极大的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2]。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和谐,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然而,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等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社会行为与现象,比如:不文明行为、“炫富”行为、报复心理与行为等,这些不和谐因素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的整体良性发展。为了减少和避免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出现,实现整个社会的人际和谐,应考虑通过一个和谐社会所具备的行为、观念与思想等方面,去深刻影响人们的理想、心理、世界观等,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与文化修养,进而培养他们的和谐社会观念,并最终建立一个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互敬互助、人人和谐相处的社会。
2.2 人与环境和谐
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人类经过了屈从和顺应、利用和强化、控制和改造自然的三个阶段[3]。在这个人与自然环境长期共处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利益以及其它一些利益因素的驱使,人类有过不少伤害自然环境的不良行为,比如,大面积的砍伐森林、过量的耗费地球资源等。而正是人类的无知与缺乏和谐共处的理念,造成了人与自然间的不和谐。事实上,自古以来,并不缺乏提倡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思想,像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就有不少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谐相处及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思想。但是,往往由于各种外界限制或是人们难以掌控的因素,人类一直在有意或无意地伤害着环境。尤其是近百年来,因为工业化规模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进程,人类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要知道,人与环境的不协调,有不少是不可逆转的,特别是自然界环境的破坏和能源的消耗,自然界作为回报,是会对人类作出毁灭性打击的。在当前的形式下,构建一个和谐社会,除了强调人际和谐外,最关键的就是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人与环境的和谐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的设计伦理教育
3.1 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的设计伦理教育意义
从和谐社会构建的角度来看待设计伦理教育,可以说意义更为深远。因为它已经超越了设计专业这个局限,站在了更高的层面来考虑设计伦理教育的意义。从这一层面来看,设计伦理教育的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教育和提高设计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从产生设计的源头上去改变并实现和谐设计这一设计终极标准;第二,教育全社会成员,影响个体行为心理,规范社会行为方式;第三,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加快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职学校学生创业教育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的教育理论论文
浅谈交互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中学语文教学中导入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治理的关系
论供应链合作关系
浅析含意本体论的理论建构
创新教育管理论文
论人与河流的基本关系
论网络教育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关系
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的问题及改善途径论文
煤炭日常管理机电设备论文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与维护模式探讨论文
机电工程安装造价结算审计问题分析论文
矿山机电安装的施工安全管理论文
翻车机电源模块集中控制技术的效果研讨论文
煤矿机电设备安装问题和解决方法论文
浅谈影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探讨艺术教育中的德育异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分析
肺结核患者家属产生负性心理的原因及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