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文化传播的文化心理基础的论文(第2页)
10 次下载 2 页 2083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其次,夸张、变形等手法使动漫情节的表现、动漫角色性格的塑造更贴近受众的心理真实,强大的视觉表现力使动漫文化的传播更具社会渗透力。在改编成动漫文本时,为了对所指进行更准确、更生动的表达,使其贴近受众的心理真实.创作者通常会对能指进行必要的夸张、变形处理。我们往往会对这样一些动漫画面记忆深刻:跑起来两腿像“风火轮”,哭起来立刻“泪流成河”,怒起来头顶火苗燃烧,五官严重变形……这些充满想象、夸张的画面与现实景观构成强烈的离间效应,对受众的视觉和心理形成巨大的冲击.为其带来极大的新奇感。与此同时,结合动漫文本情节的转化和角色情绪的起伏.受众又会对此给予肯定和认同。当抽象的、难以言表的心理感觉转化为具象的视觉符号时,动漫文本便会与全情投入的受众产生强烈的共鸣.而这在一般的影视文化传播中是难以达到的。此时,受众便会感受到视觉和心理的双重快感、双重狂欢.进而达到对动漫文化进行娱乐性消费、体验式消费的目的。夸张而富有想象力的动漫语言通过视觉刺激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机制,从深层次确保了动漫文化传播的活性。
综上所述.动漫文化传播具有现实而深厚的文化心理基础。依托优秀的创意,将这种文化心理基础转化为动漫产业的市场基础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