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大学生心理文化素质的培养教育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448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发挥党团组织、学管部门、学生社团的作用
(1)发挥党团组织、学管部门和学生社团的作用,让心理文化素质培养进社团、进班级、渗透学生管理,通过感染、暗示、同化、激励与心理调适功能,改变学生的情绪、情感、行为规范与生活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文化素质。要多渠道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中逐渐了解国情、社会和他人,逐渐学会客观地认识自我、展现自我,确立心理文化的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认识和实现自我价值,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发挥学生社团的朋辈辅导作用。一般来讲,学生遇到心理方面的困扰,往往最先不是想到去和老师说,也不是去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而是愿意与同学、朋友倾诉。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等学生社团的作用,让他们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辅导的方式方法,在同学遇到心理困扰时,通过平时聊天等交流方式给予朋辈之间的帮助,会更直接,更及时,更方便,有时甚至更有效。
4、转变教学理念,让心理文化进课堂
(1)转变教学理念,强化心理文化素质。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心理文化营造和谐愉快、乐观向上的学习氛围,以心理文化思维方式影响和优化学生的认识活动,体会学生个人的心理感受和生活实践,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提高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引导和肯定、激励和提高,强化健康向上的心理文化素质和克服挫折的方法及能力,塑造健康人格,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2)学科设置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在适应、学习、人际交往、恋爱等方面进行自我调适;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规划大学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开展自我拓展训练,让学生自我了解、自我接纳,增强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还可以开设《幸福心理学》,用积极的心理学理论,帮助大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在挫折中成长,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富有韧性、富有承受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5、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
要借助多媒体教育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形成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校园网络教育平台,将校园网变成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主阵地,充分利用网络人际交往的平等性、自由性、广泛性,主动开辟多种交流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文化教育。师生之间可利用校园网络进行网上交流,诉叙心事,评议事物,宣传心理文化知识,发布新闻信息,介绍心理文化,调动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用网络架起与大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用心理文化净化大学生的思想灵魂。
心理文化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心理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在的,必须加以重视和探索实践。高校应充分发挥各自的有利条件,挖掘潜力,为大学生心理文化素质培养创造适宜的环境,提供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和有利条件,促进大学生心理文化素质的培养。


护理工作中如何做好人文关怀论文
人文护理教育价值分析论文
手术室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论文
护理管理中人文关怀与应用论文
会计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策略论文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问题的思考分析论文
浅谈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对股价影响分析论文
会计学校企联合教课形式的价值论文
谈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措施论文
财务会计在公司的地位和作用
造价工程师作用及地位
造价工程师的作用及地位
仓储管理在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电影音乐的发展特点及作用地位论文
发展低碳经济中林业的作用及地位论文
简述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论文
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地位及作用
读书的作用优美句子(精选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