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失败的成因与对策(第2页)
本文共计361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审计程序使用不当。 1.对客户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测试不公道。通常审计职员对于客户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是通过询问方式或问卷方式向公司有关经办职员取得的,这就涉及到所提的题目是否有针对性,是否有效;在采用面询方式时还必须注重面谈技巧,要善于察颜观色,找出破绽或发现疑点。对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的目的在于减少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范围。但是审计职员由于受时间预算的限制,希看其测试结果支持内部控制良好的假设或见解,即使出现例外情况,也难以坚持扩大抽样范围,由于这样做可能会超出时间预算而其工作绩效。 2.未能充分把握被审计单位交易的“审计轨迹”。审计轨迹是指通过编码、交叉索引和连结帐户余额与原始交易数据的书面资料所提供的一连串的迹象。审计职员可以使用“审计轨迹”来核实和追查交易,向被审计单位的有关职员获取整个“审计轨迹”的相关书面资料。这就要求审计职员在审计初期取得被审计单位交易流程的具体资料,否则就无法核实交易的真实性。例如,审计职员在审计应收帐款时,可以从顾客订货单一销售合同一发运凭证一销售发票一收款通知单等资料及相关的凭证、帐簿资料来确定年末余额,并将此余额向被审计单位的客户进行函证,以验证应收帐款年末余额的正确性。 3.过分信赖内部审计职员的工作。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但是审计职员应评估内部审计职员的独立性、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以及所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以适当利用内部审计人力,节约审计本钱。 4.未能充分性复核程序。分析性复核程序是指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我国审计准则要求在会计报表审计的计划阶段和报告阶段都必须使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在计划阶段,可帮助审计职员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在报告阶段,用于对被审会计报表的整体公道性作最后的复核。 为避免审计失败,审计职员应严格遵守一般公认及特定的审计准则,按准则要求接受委托、制定审计计划并实施审计程序。在审计过程中经常保持专业怀疑态度,对发现的题目决不轻易下结论,而是在严格按审计程序并充分利用分析性复核程序,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差异并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 应当明确,审计职员的审计工作,并不能保证将财务报表中的错弊事项都能揭示出来。但在拟订审计计划时,应考虑可能的错误与舞弊的风险,并于审计过程中对显示可能存在的舞弊情况,从应有的职业谨慎的角度加以充分的关注,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必要的话,应执行追加审计程序。

论文客服 微信扫一扫

论文范文
探析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拓展的非审计业务论文
万福生科在建工程项目舞弊手段与审计对策论文
审计学专业就业前景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成因的论文
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五步教学法在体育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初探
论互动式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Mba论文怎样选题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论文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论文:彰显个性自由表达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写作教学的作用论文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理性思考论文
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析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谈谈儒家的政治理想论文
叙述归宿于政治的议论文
人为关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概论论文
施工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工程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