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带教中循证护理应用分析的大学论文
本文共计248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儿科临床带教中循证护理应用分析的大学论文
【摘要】本研究在儿科临床带教中分组进行传统教学和循证护理教学,结果显示进行循证护理教学的护士培训成绩远高于进行传统教学的护士,表明循证护理能够促进儿科临床带教中护士护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循证护理;儿科;临床带教
传统的带教模式以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实习学生经培训后一般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较好,但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较差,而进行循证护理的带教培训的学生不仅基础知识扎实,还具一定创新意识和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研究为探究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将其应用于儿科临床带教活动中,并总结经验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XX年11月~20XX年11月于我院儿科进行临床带教培训的护理实习生4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名实习生,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1.3±1.5岁;其中大专学生15名,本科学生5名;对照组20名实习生,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1.5±1.4岁;其中大专学生14名,本科学生6名。两组实习生在年龄、学历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习生进行传统教学,首先对实习生统一进行科室内的工作环境以及仪器设备的介绍,随后选择专科以上学历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且业务水平较高的护理作为带教老师进行带教活动,在带教活动中需采取一对一的模式根据每日的学习内容对实习生进行相应的儿科临床护理知识的教学,并监督和检查他们在临床学习与实践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完成的情况,并于实习结束前进行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考试。实验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教学:
(1)理论联合实际进行教学:护理工作者一般是医嘱的`执行者,同时其与患儿直接进行接触,又是患儿病情的观察和记录者,在执行医疗工作的同时还需对患儿家属的疑问进行解答,并根据患儿的需求对患儿进行细致的护理和对家属的宣教。由于儿科患儿年龄一般较小,表达能力有限,因此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人员还需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对患儿的需求进行满足,同时,在对患儿的护理工作中思考患儿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发生的可能原因,并及时运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解决。在对护理实习生的培训过程中,带教老师在对实习生进行以上这些知识的教学时还应要求其具有正确的规范的操作技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熟练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避免因不规范操作给患儿带来的危害。
(2)进行循证护理的实践教学:根据实习大纲的要求对儿科疾病提出循证问题,且应在对患儿进行全面且正确的评估,并掌握患儿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后进行循证问题的确认。在确认问题后,带教老师可对实习生进行文献知识报道相关内容的检索方法的培训,并将搜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带教老师还可根据自身的经验对实习生进行证据的筛选、确定的指导,帮助其确定问题研究的结论。随后,可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和总结的结论进行个性化的循证护理证据的探讨,以获得可靠、真是有用的依据。最后,可将得到的循证护理依据结合个体差异以及患儿的需求运用于临床实践,并进行实践效果的监测。在得到循证问题的研究结果后,可对该次的实践过程进行总结与分析,进行展示,共同探讨此次循证护理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循证护理活动更具科学性、有效性以及可靠性。
(3)扩展教学范围:在带教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循证护理的学习任务,还应对实习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宣教,对于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相应的卫生法律和法规,实习学生也应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于医疗器械的维护,医疗药品的保存,血液制品以及生物制品的使用保存等都应是实习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
(4)加强信息反馈: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循证护理工作的执行,提高带教质量,科内应定期在实习生和带教老师间进行循证护理教学内容以及带教质量的反馈学习,针对带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经验的总结,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以达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促进循证护理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以及护理质量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