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 正文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渗透论文

3 次下载 2 页 2393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渗透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本文主要分析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渗透。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渗透论文

  关键词:新课改;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在新课改背景下实现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当中的重要性

  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沉淀中逐渐形成“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传统文化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浸染着数千年来的中华民族,引导中华民族一次次的通过了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考验。我国的文化相对于其他国家源远流长,我国的民族精神是能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榜样和力量,小学生是我们祖国的花朵,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认同感,让他们对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感到骄傲和自豪,才能够保证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现在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当中的现状并不是十分乐观,部分小学所谓的渗透只是让学生去背古诗词,但是强制性的背书只会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更加抵触,没有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本上要求的古诗词背诵熟读没有完成,更别提传统文化的渗透。所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当中势在必行。

  二、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做法

  (一)课上穿插文化知识

  教师在给学生讲述语文知识的时候,尤其是在古诗词这一块,不能只是简单地将课本内容教给学生,而是需要尽可能地利用课堂细碎时间,在能够完成课程进度的前提下给学生讲述一些有关于中国古代的有趣传统知识,或者在讲述的时候与名人故事相连接。如,讲苏轼的诗时可以讲一下关于苏轼的有趣故事等,这些都是比较实用的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够将课堂变得有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全面高素质发展。在讲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山行》时,可以将有关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有关知识展示给学生,还可以展示几幅有关于这个诗词的图画,让学生们通过更加直观的图画了解诗词的具体含义,能够从这些图画当中了解到当时诗人面对的场景,了解到诗人的心境,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具体审美能力,同时,图画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传统绘画的兴趣,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二)课下组织实践活动

  小学课程相对于初高中课程比较轻松,学生课余时间较长,教师们为了让学生的课余时间变得更有意义,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下实践活动,让他们更深层次地了解传统文化和语文的魅力,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一些名人故事,定期举办一些讲故事活动、古诗词朗诵比赛、传统文化的黑板报活动,学生们分小组进行绘制黑板报,这些活动都是比较有意义的,能够让学生在有趣的课下活动当中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互相渗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如,教师还可以带着学生进行一些踏青活动,探访当地名人古迹,去烈士陵园扫墓等等,这些活动是代替书本直接给予学生榜样力量的活动,让学生从这些名人事迹当中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我们在学习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去本地有的山峰去体验一下,什么叫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种活动能够将学生从课本当中抽离出来,还能锻炼学生的身体,让学生做到心理和身体都健康,能够更深层地了解作者在写作时的感受,或者可以采用置办黑板报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队去查询有关《题西林壁》的知识,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