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 正文

民族音乐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分析论文

本文共计250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民族音乐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分析论文

  摘要:

民族音乐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分析论文

  音乐是源于内心发于生活的人类对感情的抒发方式和途径,而民族音乐是在传承和积淀了我国近千年古典文化其中深意的浓缩和精华,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民族的古典文化和古典音乐的历史操守和道德精神的厚积是需要后代很好发扬和传播的。本文基于民族音乐对群众文化的建设意义,深刻剖析民族音乐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带给群众文化建设的指导和统领地位,这种精神支柱般的精神内核对于群众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关键词:

  民族音乐;群众文化;建设

  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仁、义、礼”,在精神聚守的能动性和民族文化前景发展的必要性下,民族音乐的精神唤醒是一个民族在守候自身文化精神动力的主要系统模块。中国民族音乐是指我国民间传统的乐器以合奏、独奏、间奏的组合形式,通过鼓声、笛声、箫声、琵琶声表达民族传统精神和文化的途径,其中对我国古往今来的文化的继往开来做着时代的记录者和推动者。不管是民间的山间号子、悠扬清丽的小调、深厚持重的长歌、还是丰富多样的民间歌谣都是民族音乐庞大体系的组成部分,戏曲音乐的唱念做打刻画了时代文化的形象表达,将民族精神注入表达的细节之中。但是不管表达方式怎样多变,文化的继承核心始终是民族精神最本质坚毅的核心。在群众文化建设中,以民族音乐为主调的灌输与发扬是建设的主要切入点和立意点,因为既然是一种建设性的工程,文化建设就需要有建设主旨,群众力量的凝聚是国家发展壮大的基础,时代再演变,文化再转型,民族之本不能随着时代的脚步褪色与忘记,反而更要加强和守候传承。所以,民族音乐对于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凝聚力的提升,各民族的团结发展,群众文化的民族性提升是文化强国的必要途径。

  一、有助于群众文化建设的民族意识形态建立

  意识形态的本意是从哲学角度探究存在于客观表象之下的对事物的认知、观念等思想性的集合,对于事物的认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且已经形成规律性结构和系统。意识形态引领行为方式,所以在意识形态的建立中,有意者对于行为目的性的建设构想贯穿其中。对于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建立,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既是指向国家的强大与国际地位的生生不息。民族音乐的兼具人民情感和意识表达的双重作用,在精神层面的沟通和交流是很好的媒介和桥梁。所以,民族音乐裹挟着国家精神内核通过音乐这一普适的表达方式蔓延于国家间,化有形的时代和民族精神于无形中,形成了强有力的民族精神塑造力。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民族音乐增强了这种民族意识形态的传统文化传承性,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群众文化建设团体,建立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氛围建立有利于对具有民族文化实体的群众文化建设体系的形成,让群众文化建设自发具备传统文化的意识惯性。

  二、有助于群众文化建设中各民族文化联结

  在地域上,中国横跨南北,纵观东西,地域的大跨度要求一个国家的地方民族的包容度的广阔,但是如何摒除民族之间的差异性带来的民族团结与凝聚力的欠缺,是国家建立伊始至今亟需解决的问题。而音乐的表达是部分地域民族,音乐的包容和精神的含蓄能力是超越语言传递的联接,弥补了语言感情表达的空白与局限。同时,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艺术性创作和交流中,多因素和元素的注入创新出新的艺术形式也是异化的精神思想达到统一的途径。所以,民族因素具有音乐艺术的共性,有没有摒弃本身的民族传统精神的特性,所以文化的传承性和针对当代文化生活的可融合性,这种精神连接介质是任何一种艺术形态无法比拟的,意识糅合粘度有助于在各个民族文化联姻的建立。为具有民族凝聚力的群众文化建立打下坚实基础。群众基础的建立是基于各个群众团体的精神内核的统一,民族音乐在文化精神的穿透作用打破个体特色鲜明的群体的文化习惯壁垒,架构大同之下的文化小异的我国人民群众文化体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