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教育的思考论文15篇(第13页)
本文共计5035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项目训练的特色精细开展策略。一是要形成师范类、非师范类的项目选择体系,激活师范学院在师范教育专业方面的创新创业意识、资源;二是强化项目的支持、辅助与监管,特别是要做好学生项目管理的技能训练,防止项目运作失控,增加学生的挫败感与失败率,产生项目运作的破窗效应;形成多级强度的项目体系,在常规项目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创新创业的成熟度,参与学生的成长度,形成一些创业强化项目,这是一个具有高度可选择性、高度完整性和非常有实用性的项目。
(三)综合运用制度行为策略推进开展。鞍山师范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优化发展的具体策略上,应采用制度———行为策略,创新创业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教育利益而形成的积极生产性行为选择,这种激励性不是简单通过理念灌输与知识传授就能实现的,需要激发人的创新创业意识,形成创新创业动机与行为心理,因此从行为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就需要提供各种利益分配与保障制度,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的各类主体具有预期性、可持续性与发展性;在此基础上,配合各种管理、保障与监督制度,形成一种创新创业教育内驱创新可持续的发展机制。
对大学教育的思考论文8
高等美术教育从教育的方向上来看,可以分为专门的美术院校、师范类美术系科和综合性大学中的美术院系三种情况。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众多综合性大学开始大力发展艺术类专业,美术专业是艺术专业发展中重要的一种,如何在综合性大学教育中开展好美术专业教育,提高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的质量是我们所关心的重要问题。
一、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美术教育的目标培养不明确
美术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有其独特的专业性特点,要想上高等院校的美术专业都要经过高考的专业课程考试,只要通过了严格考核,才能走进高校的美术专业进行学习。然而,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综合性大学的美术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素质越来越低。目前,综合性大学的美术专业教育主要是根据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运行的,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以及教育的方法上都是参照专业的美术学院实行的,没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模式,造成专业不专的尴尬局面。在教学形式上,过分注重美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但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致使综合性大学美术专业的学生很难适应新时期下社会发展的需求。
2.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锻炼
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一般都有实践课程提升学生在高校学习中的能力。综合性大学美术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侧重于课堂教学中的专业技能实践,对于实习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却缺乏基本的管理经验,大部分学生对于美术专业的实现过程只是流于一种形式,根本达到不到实践锻炼的目的,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够及时解决,造成学生美术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
3.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缺乏重视
当前的综合性大学美术专业教育,在教学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大部分学生在美术教育专业的学习中有严重的偏科现象,认为只要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就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殊不知,高素质的人才是具有综合能力水平的人才,不但要有精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大学生最基本的人文素养,将专业课程和理论文化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人才需求。
二、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发展的方向
1.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不同于专业的美术院校,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必须要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计划,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结合起来,将专业知识的培养和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结合起来,旨在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的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另外,在美术课程设置上,要将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安排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美术教学课程体系,既能够突出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又不能完全模仿专业美术院校的方式,做到目标明确,个性突出。
2.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前,高等院校的学生其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比较低的,这也是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非常普遍的问题,高等院校的美术专业教育更加注重实践能力水平,只有在实践中才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美术水平,才能提升学生的美术理论素养。因此,综合性大学的美术教育要将美术实践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不但要重视学生美术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重视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创新思维得到锻炼,理论知识得到加深,综合水平得到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