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计算机 > 正文

关于计算机基础课改革中计算机思维的应用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06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综合应用项目化。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主题项目设计,比如要求艺术专业的学生设置多媒体艺术。当然多媒体的设置不会局限学生的制作方式,因此学生通过制作多媒体可以将各种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其中,实现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思考能力,而学生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计算思维培养与形成的过程。

  (三)创新教学过程。实现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将计算思维融入到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实现学生由无意识的计算机学习转化为有意识的计算思维模式,因此提出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一是提出问题。问题的类型应该仅仅围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而言,对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准确的提炼,设置基于计算思维的启发性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意识;二是探究问题。探究问题就是启发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手段,通过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的思考;三是解决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反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源与帮助,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思维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因此基于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工作:创设问题情景;将计算思维方法引入到教学中;运用计算思维方法自主探究;运用计算思维方法协作学习;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总结。

  (四)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基于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要求,高校也要深化课程考核标准体系:一是确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模式,虽然采取闭卷问答的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掌握,但是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因为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的,应该确定"机考+应用"的考核方式。机考就是实现计算机的自动考核,党校要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库中设定相应的考核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随机选取其中的部分试题进行作答,以此检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而应用考核则是侧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二是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主体。对学生的考核不仅要融入学生,而且还要将相关企业管理者融入进来,以此检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三是将教学活动与"计算机应用设计大赛"结合,以实际比赛评价学生。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应用技能及水平,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能的兴趣和潜能。

  三、结语

  总之,基于党校教育人才培养的目的,党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遵循素质教育的特点,将计算思维融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观念,形成以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激发学生在现有知识体系结构下深挖潜意识中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实践证明构建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刘菲。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J].福建电脑,2014,10

  [2]刘志敏,唐大仕。以培养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6

  [3]战德臣,聂兰顺,徐晓飞。"大学计算机"---所有大学生都应学习的一门计算思维基础教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11,4

  [4]杨彩云,王军华。计算思维视野下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构建[J].高教论坛,2012,2[5]陆汉权,何钦铭,徐镜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