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多次实施同种侵财行为数额认定问题探讨(第2页)

13 次下载 2 页 2789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首先,从法律规定上看,刑法中所有“数额犯”的条文规定并未限定“必须为一次行为的数额达到追诉标准”,无论一次还是多次行为累加后达到追诉数额标准符合刑法的规定,应当定罪处罚。从法律、司法解释对**、挪用**、抢夺罪数额累计的规定也基本能反映出这一标准,这些规定应属提示性规定。而对盗窃罪的解释属例外规定。考虑盗窃行为多发,对所有情形的多次盗窃行为,特别是对那些社会危害性不大、小偷小摸的行为一概累加数额,纳入到刑法的调整范围,可能会造成打击面过大,因此对多次盗窃行为在追诉时是否累计盗窃数额作了限制解释。 其次,从司法实践上看,对

  敲诈勒索、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财产型犯罪,在处理上,都对数额进行了累加,而并未限定于**、挪用**、抢夺等有明确规定的罪名;因此,对行为数额进行累加,符合人们的认知。

  当然对行为数额可以累加,并非无任何限定条件。比如有的行为人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先后三次敲诈勒索,每次间隔几年,但每次数额都达不到追诉标准,前两次行为可能即便独立成罪也已超过追诉时效,这种情况下,一是丧失了追究刑事责任的必要;二是失去了对犯罪及时进行打击的意义,因此不应再对数额进行累计并追究刑事责任。那么两次行为间隔多长时间作为数额能够累加的上限标准呢?笔者认为,前次行为六个月内再次实施同类行为被发现且前次行为未被治安管理处罚的情况下,前后两次行为的数额即应当累计。因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处罚的时效为六个月,六个月内未被发现的,就不再处罚,当然在追究刑事责任时,也不应再对该笔数额进行累计;对于前次行为,如果已经被公安机关治安处罚,根据“一事不再理”的原则,也不应再进行数额累计。但如果前次行为已单独达到追诉标准,而公安机关降格作治安处罚的,由于处罚错误,再追究刑事责任时,仍应对数额进行累加。综上,笔者认为,多次实施单次不构成财产型犯罪的同一行为,只要相邻两次行为间隔不超过六个月,数额即应累计计算,达到追诉标准的,定罪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参考文献

  [1]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张明楷.论盗窃故意的认识内容[J].法学,2004(11).

  [3]童伟华.数额犯若干问题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4).

  [4]刘之雄.数额犯若干问题新探[J].法商研究,2005(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