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王褒的文学创作及其在南北文风融合过程中的贡献(第4页)
本文共计551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此处,王褒巧妙地化用潘岳《西征赋》和王粲《七衷诗》中的诗句典故,用“河阳”、“巩县”、“霸陵”、“长安”四个地名借以表现自己难以掩抑的怅思故乡的悲哀情绪,以及在人北途中所见到的触目惊心的离乱景象。他归南的希望因周武帝的“留而不遣”彻底破灭。在绝望之时,王褒唯有希望自己的鬼魂能够返归故里,“书生之魂,来依旧壤;射声之鬼,无恨他乡”,喁喁哀鸣令人怆然。加上紧凑的四言句式使全文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更加反衬出王褒内心的痛苦。《与周弘让书》既是王褒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也代表了那些被迫人北文士的共同心声。
概而言之,入北后的王褒诗文中无不充满了相关之思,而在融通南北文学的过程中,他又以其特殊的身份和影响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诗歌汲取了南朝文学声律、词藻等技巧,又接受了北朝文学浑灏劲健之风,为之后新诗风的形成作了必要准备。

论文客服 微信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