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风格中初中英语合作学习实证论文(第3页)
9 次下载 4 页 5950 字【 字体:大 中 小 】
2.初中生的学习风格随学习阶段发生动态变化,兼具稳定性和可塑性
学习风格一经形成,即具有持久稳定性,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学习风格在形成过程中,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塑性。实验组和对照组班级均有1/5的学生主要学习风格保持不变,这是稳定性的表现;均有38%的学生主要学习风格类型减少,27%的学生至少有一种学习风格发生变换,这是不稳定性的表现。实验组班级学生的学习风格完全发生变化的人数多于对照组班级,对照组班级无主要学习风格的人数多于实验组班级,这是可塑性的表现。在干预过程中,对实验组班级的学生开展了对“近段时间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有学生提到“我原来的主要学习风格是听觉型,现在是体验型+动觉型,自我感觉学习效率高了很多,也更敢秀自己的英语口语了,这我得好好感谢下我们组的同学……”基于学习风格的英语合作教学可能会让学生更加清楚适宜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能依据学习内容不断调整学习风格服务于学习。
3.基于学习风格的英语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困难应对潜能
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思想即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作用,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本文中实验组学生依据学习风格分组,对照组班级依据性别和学习能力分组,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学习目标自信感和课程胜任感与对照组学生无显著差异,说明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班级学生的英语困难应对感得分高于前测,但未达到统计显著水平。英语学习中既有开放性问题又有逻辑性问题,我们认为开放性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如列举与put相关的短语并造句),不同类型学习风格的小组成员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个体之间起到了相互激发的效果;逻辑性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如考查语法的选择题),在小组中要想有效地解决逻辑性问题,不仅需要产生思路,而且需要小组成员不断地协调彼此之间的分歧。学习风格异质的小组能更好地解决开放性问题,但异质组中存在的个体之间的差异会成为有效沟通合作的障碍[8]。以上可以解释为何实验组班级学生的后测英语困难应对感得分高于对照组班级,然而与前测结果差异不显著。
五、对策与建议
1.教师要具备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意识和行为
教和学是教学过程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相对应的教师教学风格和学生学习风格也是紧密关联的。教学风格即教师所偏爱的教学方法,表现出持续一贯的稳定性和鲜明的个性特点。但是教学风格的内涵不仅仅应该带有教师自身的特点,还应该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需要先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倾向,了解并努力做到平衡自己的教学行为,不使其向与自己的学习风格倾向相同或相近的学生方倾斜。在教学实践中,要鼓励学生提出如何改进教学的合理建议,善于将完整的学习任务分解为学生能够适应的具体要求。
2.提高学生运用学习风格的意识,真正做到“助人自助”
(1)注重培养。教师要帮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逐渐适应并发挥自己的优势风格。培养学生善于运用学习风格,了解不同学习风格类型的优缺点、相匹配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自我认识水平,并在小组讨论中扬长补短。(2)给予指导。教师要指导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有效合作学习。对学生进行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要密切关注被试学生在重组小组中的学习表现,如发言情况、与其他成员的合作等是否存在问题和需改进的地方。(3)鼓励自我监控。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唤醒学习风格意识,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风格的认知水平与认可度,并实施有意识的监控、反思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期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效能感与积极的自我看待。
3.多种渠道输出信息,引导学生学习风格向多元化发展
初中生的学习风格正处于形成之中,教师要把握好可塑性的特点,给学生足够丰富的信息输出,让学生不拘泥于其某次测出的主要学习风格类型,取长补短,鼓励多元化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协助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地拓展自己的学习风格,使各种学习风格互补互助、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人教版《Goforit》九年级Unit6SectionAAnaccidentalinvention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小组设定三个教学任务:第一个任务就是阅读完课文后,画一幅思维导图(动觉型);第二个任务是阅读完课文后,表演神农发现茶的过程(体验型);第三个任务是阅读完课文后,总结出每段的段落大意(视觉型)。三个任务完成后,部分学生要展示成果(群体型/个体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