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现代文学论文
本文共计421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高师现代文学论文
在现代文学史上,许多文学现场都承载着作家的生活记忆和文化记忆。下面是高师现代文学论文,欢迎参考!
高师现代文学论文
一、基本品质的培养:回归文学现场的现场教学模式
在现代文学史上,许多文学现场都承载着作家的生活记忆和文化记忆。
个体生命经验是作家初入文坛的主要创作素材,这些文本中的生活记忆在作家的生活居所等文学现场中都能寻得痕迹,而文化记忆又将他们的作品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
这些带着生活记忆和文化记忆的文学现场多为名家故居、山水故园以及地域风俗场域,如鲁迅在绍兴和北京的故居、郭沫若在北京和乐山的故居、老舍在北京和山东的故居、曹禺在天津的故居、张爱玲在上海的故居等。
这些名家的故居遍布祖国各地,既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文化教育基地,又是现代文学专业文学现场的勘察和回归的教学基地。
虽然不能在每一位作家的故居都进行现场教学,但是可以结合文学史有计划地就近选择。
如讲第二个十年文学史中“东北作家群”作家时,哈尔滨地区的学校便可以选择地处阿城区的“舒群故居”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对故居的考察,了解舒群早年家庭生活的艰辛,以此来分析其小说中浓重的阶级意识和民族意识形成的原因。
也可以选择呼兰区的“萧红故居”,通过对后花园、磨坊、储物室等处的游览来走进萧红的精神世界,以儿童视角体味童年萧红眼中的乐园,再现吃黑天天、帮爷爷踩格子、爷爷锄草她锄苗的捣乱、和小朋友烧鸡蛋的乐趣。
而在讲萧军时,锦州地区的学校则可以选取萧军故居来现场教学,为学生再现“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原自一身轻”的萧军精神和各种义举。
同样,在讲述这些作家作品时,其笔下的秀美山水也同样可以进入现场教学。
根据所处地域,组织人数或多或少、行程或长或短的郊游、笔会,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中,如湖南学生可选湘西凤凰古城,浙江学生可选绍兴水乡,北方学生可选长城关隘,东北学生可选白山黑水、松花江畔。
这些都是对课堂教学有益配合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这种回归文学现场的教学模式,“是以文学家个体或群体的文学生产空间及其地理位置为坐标,以处所带动时间和空间,展开作家心灵、写作状态、文学地貌变迁的寻觅之旅”[2]。
其作用在于,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层理解,从而达到对高师学生学科品质的养成。
二、基本技能的训练:回溯式同题训练写作教学模式
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是学科素养的核心内容,“技能是一种个体体验,但是这种体验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3]。
在文学的学科素养中,基本技能指的是心智技能,是一种智力活动方式。
“语文基本技能主要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说话能力和听话能力”[4]。
在高校中文现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基本技能培养主要是文学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中文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需分类进行精读和泛读。
教师要列出读书目录,对于重点作品必须精读且要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要发现问题,养成思考和研究的习惯。
对于泛读作品的文本,只需要了解作品梗概内容、主要人物关系、主要人物语言即可。
对于泛读文本可以以学习小组或寝室为单位共同阅读,即每周小组或寝室每人读一本作品,周末以座谈的形式交流讨论。
这样,便实现了对泛读文本的多人多本阅读计划。
相比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则更加重要。
在现代文学的教学中,回溯式同题训练写作教学是一种较好的训练方法。
回溯式同题训练写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某一作家的作品为范本,回归既定的文学场域,设若置身于该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中,以其生活及文化心态来面对同一题目进行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