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体悟与认识(第2页)
本文共计255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就中国哲学的具体发展而言,这种由《周易》开启的体悟思维方式在儒家的“格致(格物致知)”、道家的“玄览”和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的“了悟”等理论中体现得最为集中和鲜明。 孔子的“默而识之”,老子的“涤除玄览”,孟子的良知良能,庄子的“心斋”、“坐忘”荀子的“虚壹而静”,王弼的“圣人体无”,张载的“德性之知”,朱熹的“豁然贯通焉”,陆九渊的“吾心”与“宇宙”的契合,王x明的“致良知”,佛家“强调精神性的自得和内心的体验”的方式,禅宗“顿悟成佛”的方式都是要求否定、排除杂念,超越逻辑,祛除言诠,止息思维,心灵空寂到极点,忘却自然、社会,甚至忘却自己的肉身和智慧,消解主客、能所、内外、物我的界限,物我两忘,浑然与天道合一。
当然,这种以“悟”为主的内向性思维虽然可以使人避免冲动、迷信、暴力,有利于稳定家庭和社会,但另一方面,认识是社会实践的结果,思维的内向性使得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发展受到诸多限制。当然,也由于体悟认识,《周易》的“数” 始终没有同“象”分离,缺乏精确性,中国哲学也始终未能发展出真正意义上的宗教神学以及机械论和数理哲学。


知识运筹与工业设计
浅析高校建筑工程力学课程教改实践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
空气污染的危害
测绘工程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报告
浅谈银行保函
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对策思考
中年段非连续性课堂教学探究的教育论文
关于提升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策略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财政投入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浅谈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
论专科体育系排球考评内容的改革
优点和缺点周记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论国有保险公司战略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