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 正文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 ——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第7页)

本文共计1171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总而言之,新兴的文化研究并不是要回到以前的庸俗社会学,即使认为它要回归文艺社会学,那也是一种经过重建的文艺社会学,克服机械的反映论与阶级论是这种重建的重要环节与议题。

 

 

注释:
  (1) 、(6)、参见费塞斯通《消费主义与后现代文化》,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98页,第94页以下。
  (2) 参见《文学评论》2001年第5期、《文艺研究》2001年第5期陶东风的文章、《文艺争鸣》2001年第3期李春青的文章,《文艺报》20001年7月17日起连续发表的黄应全、魏家川、王南等人的文章。等等。 
  (3) 我在另外一些文章中对此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参见陶东风《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文学评论》2001年第5期。
  (7)、这些文章均收入《在新意识形态的笼罩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8)、这组文章以“歪读广告”为题自2001年5月起在《中华读书报》连载。
  (9)、参见《南方文坛》1999年第4期《关于今日批评的答问》。
  (10)、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首任主任霍加特就把“文化研究”当作“文学与社会研究”的一种途径,参见周宪等:《当代西方艺术文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28页。
  (11)、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页。
  (12)、亚当·库珀等主编:《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第42页。
  (13)、《文学社会学》第9页。
  (14)、参见《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导言“文学是什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
  (15)、乔纳森·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3页。中国方面相似的观念可以参见章太炎《国故论衡·文学总略》。
  (16)、参见布迪厄:《文化生产的场域》,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17)、R.Wellek:A History of Modern Criticism,IV,Yale University Press,1965,P57。
  (18)、《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第42页。
  (19)、参见Eduardo de la Fuente:‘Sociology&n

 

 

bsp;and aesthetics’,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Theory,Vol.3,No.2,May,2000,P.245。
  (20)、参见布迪厄:《艺术的法则》,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21)、亚当·库珀主编:《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第42-43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