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异同论文
本文共计251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谈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异同论文
一、引言
电影诞生于1895年,虽然己经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与文学相比还是略显年轻。不过,因为电影综合了视觉、听觉等多处感官,所以更容易对人们的思想与情感产生一定的影响。电影和文学都是用来传播文化的一种媒介,他们在情感的诉求与表达上仍然具有某种一致性。下面,笔者将借助《呼啸山庄》来透析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异同。
二、电影和文学的内涵
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沟通工具,它是支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桥梁。所以,有学者提出“语言”是人们被动地接受社会的行为,是一种变相的心理活动。而“言语”则是个人用以表达自我思想与情感的个体行为。由此,便能够得出“语言”与“言语”之间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电影语言是电影艺术在传达和交流信息时所用到的各种手段、方式和特殊媒介的一种统称。换言之,电影语言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不但能够反映与认识客观世界,还可以传递某种思想感情。由于电影语言的发展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依托,所以更准确的说法是,电影并非一种语言,但却非常像是一种语言。在电影中,不需要遵守固定的语法,并且不需要俗套的语汇。例如,儿童在学会语言表达之前的几个月内就己经先学会了理解电影中变换的场景与画面。也就是说,并不需要特意去学习相应的电影智力就能够欣赏电影,读懂电影语言,当然这只是从最低水平上来说的。
与电影语言相比,文学语言更为正式。将现代汉民族语言进行高度加工,形成符合社会规范化的语言,即为标准语,也就是所谓的文学语言。这类语言的形成基础是书面语,但其也具有口头形式,主要服务于民族文化和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所以,对于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而言,文学语言则起着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四、电影语言和文学语言之间的差异性
(一)语言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法均不同
与电影语言相比,文学语言的表现形式就显得过于单一了。简单地讲,文学的语言单位通常都是由抽象的符号组成的,例如音素和词素等;而电影语言则不同,其可以将音乐、字幕、声音、图像集结在一起,利用各要素之间的交叉组合使用,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表达。可以说,电影是以高速发展的科技作为基础的,其能够借助丰富并且自然的镜头为观众构建出一个立体的、全面的视听空间。所以,与文学语言相比,电影语言能够同时调动起观众的听觉与视觉,所以其更像是一种视听语言。另外,文学的表达方式通常都是从单个词汇的角度出发,为了能够尽可能实现某种特殊的语用或语义,就必须调整词组、词义和句子的结构,显然这与电影多变的镜头是没法比的。例如在《呼啸山庄》文学版本中写道,希斯克利夫荣归故里,而且慷慨地买下了呼啸山庄,也因此俘获了林顿妹妹依贝拉的芳心,并且与之结婚。但在希斯克利夫的心中却一直深爱着凯瑟琳,所以他的冷酷无情令依贝拉很快就枯萎了。虽然文学语言所使用的词语己经十分贴切并且生动,但却总是略显单一。而对于这段情节的刻画,电影语言就表现得非常不一样。首先,当希斯克利夫再次回到呼啸山庄的时候,演员的妆容已经一改之前灰头土脸的形象,而是西装革履、整齐帅气。同时,背景音乐也变得略显轻快,整个氛围和以前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样的意思,电影却利用人物塑造、背景衬托和情节对比等多种方式进行诊释,给观众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效果自然胜过文学语言。
(二)语言修辞策略不同
文学语言十分讲究对语言的修饰,即修辞的使用。在文学版本的《呼啸山庄》中,其在描写这座古老的山庄时就使用了非常典型的修辞方法。首先,为了充分体现山庄周边环境的阴森恐怖,便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对夜景、密林、山石和风等进行描述。目的就是为了衬托主人公当时恐惧且复杂的心理状态。而在电影中,则主要采用隐喻和象征性的修饰手段来起到烘托气氛和渲染场景的作用。镜头由远及近,然后再慢慢拉回远处,背景中看不见样子却充满凄冷感的怪异鸟叫,不同场景间的无预兆切换等,给观众制造出一种压迫感,这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观众与主人公间的距离,达到了心灵上的共鸣。所以,可以说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的确存在着一定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