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浅谈人格缺陷应对管理(第2页)

本文共计328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因此,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正确看待自我,是培养高尚品质,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前提,这是第一步,恰是非常艰难的一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成功与得失,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

  二、与人为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人交往,有肋于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也会增强自身的安全感、信任感。“血脉虽不相连,心灵却能沟通”。青少年学生胸无城府,待人不加设防,他们处在人生多梦的季节,彼此都有沟通交流的需要。但与友伴在一起,总希望被友伴注意和喜欢,总希望自己的智慧、能力、本领、品质被他人重视和接受,自己在群体中能有一定的位置。因此,其中必然有一些人不能真实恰当地表现自己,不同程度地影响人际关系。

  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鼓励学生去交往,另一方面又要正确引导,教育学生与人为善,真心地尊重别人。“心中有他人”。教育学生爱别人,这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

  三、坚定信念,建立良好的是非判断标准

  个人评判是非的标准和依据,或是倾向于个人的利害关系,或是倾向于某一群体的当前利益,或是倾向于整个社会的利益,这便涉及到是非判断标准的是非问题。它反映一个人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态度,在个人的行为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有什么样的是非判断标准,便有什么样的行为活动方式。当代学生的思维独立性越来越强,但个人的是非判断标准却处于模糊状态,或处于浑盹期,或在逐步形成过程中,生活环境中的榜样行为,外界的评价以及家庭、学校的教育都会影响着他们是非标准的建立。“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因此,教者应注重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当然这也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但学校的人文环境以及课堂教育却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巨大的影响),自觉加强班集体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扶正袪邪、充满活力的育人氛围。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思品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形成良好的是非判断标准。使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行为方式有所认定、有所评价、有所自省,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并按照社会认可的标准和期望,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能。确立了正确的是非评判标准,便能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这是形成健全完美人格的重要保障。

  四、开放心胸,把握积极人生

  健康人格应该是具有开放的心胸,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并以理解和欣赏的态度去对待它。他们能从花开花谢,草长莺飞中感受自然界的和谐美;他们能从别人的一声问候、一丝微笑、一次叩首中感知和领略人间真情;他们能从彼此合作、相互帮助、同舟共济中感悟友情的珍重和价值。再如“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意识到自己应负的责任和应承担的义务。同样对待自己所面临的困难、挫折和失败,也能敢于正视、积极应付。这样我们才会感到生活的自信、充实、完美而又高尚。

  健康人格的人还应该是能将理想和现实完美结合起来,把握积极人生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理想或幻想,这本身不是什么坏东西,“最可怕的是连‘梦’都没有”。如果我们正确对待的话,能使我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和快感,还能增强我们对未来的期望,激发我们实现目标的行为动机。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沉溺于理想,如何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如何让实现理想的方式手段合法化、正当化、公益化。

  关注学生人格,便是关注学生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和社会的未来。而成功的人格教育应是知、情、行的统一与和合。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意识,千万别忘了装点学生超功利的审美生活,也别忘了教育他们学会与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与社会融合、和谐、共进。所有这些都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暗示、熏陶、滋养、引导、体验和感悟等非程式化的教育过程,总之我们要做此“有心人”,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