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06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推动博士后等高层次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因为人才有梯队,人才有基础,金字塔,塔尖上是靠很大的基础逐步逐步的累积,这样成长起来的。所以在博士后等高层次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培养方面我们要进一步的完善制度,现在对博士后日常的经费由原来每年5万提高到8万,进站博士后研修经费,同时支持设站单位对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研究类型博士后研究人员实施分类培养,如果说进站以后研修完毕了要出站能够继续留下来在重庆工作的,我们再给你一个支持。现在重庆在站的博士后大概1000多人,现在留下的人不是很多,如果能够留下来对重庆今后高层次人才的基础就扩充了力量,这是我们要做得工作。
(三)支持和鼓励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
这个财政非常的支持,创业类的资助分为特等、一等、二等和三等、四级资助,分别给予50万、30万、20万、10万资助,只要你留学回国人员你创业,只要参与评定认定以后就可以给你这样的资助奖励。另外创新类的资助分为重点、优秀、启动三级,给予12万、8万、5万不等的资助。
二、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
其实对人才非常看中的是他的职称,对社会给他的一个评价,未来下放评审权限,我们向部分高校下放了高级职称的评审权,在重庆科学院、市社科院、交科院等科研院所,机电集团,四联集团,重钢集团,能投集团等大型骨干企业,包括市工商联、市工程师协会等非公组织也组建的高评委。完善科技人才的职称评价标准,加大了专利发明转化为应用,技术转让成交额等等这些可以量化的指标作为你职称评定的一个权重。
三、深入实施技能人才培养计划
我们围绕着国家在技能人才发展的一个规划纲要,和重庆市重点产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实施“巴渝工重庆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
匠2020计划”,“千名双师交流计划”,特别是这个“千名双师”什么意思呢?企业的工程师和大学技校的老师可以交流,以后你高校的老师要评职称,尤其是职业院校的老师你要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这样就可以相互的流动,双方相互的交流,加强本地技能人才的培养,每年争取培养25万名,四年内达到100万名的重庆技能型的人才。包括我们还要加大高级工,技师的引进培养等等,以及企业的这些专家大师的工作室的'任命。
四、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这个问题很复杂,因为事业单位占比比较高,而且很多都是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中小学等等,怎么落实用人主体的自主权?尤其是编制的管理,还有一些市场化、社会化服务的一些手段。这次我们推出了在重科院、畜科院、林科院和特种设备的检测院以及社科院一共5个单位实施职称的评聘分开改革,为了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这是什么改革呢?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等低,人员能进能出,岗变薪变,全体起立,然后再坐下去就不一定是你原来的位置了,这个改革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上是一个很深的利益的调整,全体起立,再坐下去,二级岗位变成别人了,年轻人可能就进去了,三年以后又全体起立,再坐下。它的目的就是要让岗位能上能下,不能够终身制,根据贡献大小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岗变薪变,能进能出。
五、完善绩效工资政策
这次在科技单位推出的绩效工资改革方面,比如说劳务费你在你原来的科研的课题经费里面,过去是有比例的不能超过多少,现在是不再设这个比例了。还有你做一些软科学课题,你的间接的费用原来比例都很低,现在把这个比例也增大了,最高可以到60%软科学的课题,包括一些双肩挑的企业领导人,你去创办、领办、联办科技型的企业,可以取得合法的股权、薪酬还有一些集体性的收入。
六、健全人才流动机制
一个是往上流动还有一个往下流动,到基层有用武之地,到上面来优秀人才有成长的通道,这个要把整个流通的渠道要打开。
七、改善人才发展软硬环境
因为环境不好他人是留不住的,事业也不可能发展,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劣成为当今竞争的关键要素,我们要抓好三个方面的软硬环境。
(一)加强创新成果保护

企业物流客户服务管理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范文
改革口腔黏膜病医学教学措施的论文
医学硕士论文致谢辞
国内外高等制度下医学教育论文
临床医学写论文
毕业论文医学
有关医学检验的论文
2017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
论专题教学与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国际贸易就业结构影响分析
资本流动对金融经济的影响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研究论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探析论文
基于工作流程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论文
在茶叶生产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相关探讨论文
计算机信息安全与保密工作论文
关于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讨教育论文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实现策略论文
计算机网络应用论文(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