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浅论《雷雨》中蘩漪的悲剧形象

本文共计554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浅论《雷雨》中蘩漪的悲剧形象

  蘩漪是曹禺《雷雨》中的个性最鲜明的人物,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一篇探究蘩漪人物形象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浅论《雷雨》中蘩漪的悲剧形象

  前言

  一般评论认为,《雷雨》作品以1925年前后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家庭悲剧。蘩漪是曹禺《雷雨》中的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具有“雷雨”式的性格,她反抗,她追寻,她妥协,最后疯狂。

  蘩漪--主人公周朴园第三房妻子、周萍的后母,但同时却扮演着周萍地下情人的角色。在临界于新旧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曹禺塑造了一个这样的蘩漪--一个活在新社会和旧社会交叉的性格复杂的女性形象,一个纠结于新旧民主专制的畸形产物。曹禺笔下的蘩漪,拥有受生命深处的欲望控制的性格,又有封建落后的思想。她敢于反抗封建道德,敢于大胆追求自由爱情,集中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和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虽然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却仍摆脱不了封建女性依赖性、自贬性。

  一、蘩漪那具有时代精神的叛逆性

  作者描写的那个蘩漪,在周朴园面前,她是悲哀的、可怜的、文弱的、哀静的。蘩漪与周朴园一样,也是一位新旧结合的人物。按剧中的提示,她是一位“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①。正因为如此,她既渴望自由的爱情,又无力摆脱家庭的牢笼,甘愿受周朴园的欺凌。蘩漪虽然是周朴园明媒正娶的妻子,但只是他的第三个女人(第一个是侍萍,第二个是赶走侍萍后娶的名门小姐),两人只有夫妻之分,并没有夫妻之情。周朴园表面只是她的丈夫,而实际上却是统治者。他不但是经济政治上的统治者,更是家庭伦理关系和道德精神上的统治者。而蘩漪是一个渴望自由、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资产阶级女性。然而她的要求并不高,她渴望的只不过是一个现代知识女性的自由爱情。但是,周朴园这个专制、冷酷的封建家长,却要求她恪守顺从封建礼教,不允许有任何独立意识和情感要求,要她在儿子面前成为一名“服从的榜样”,要求她“当了母亲的要为儿子着想”,成为唯丈夫之命是从的驯服女人,周朴园当着周萍、周冲两个儿子的面逼蘩漪喝药的细节就是明证。但在喝药中,蘩漪面对周朴园的训斥,蘩漪竟敢当面顶撞说:“(轻蔑地)不,我不愿意。我告诉你,(暴躁地)我不愿意。”②周朴园曾两次派仆人催蘩漪去看病,蘩漪却没有去,周朴园只能自己亲自去催,企图以家长的威严逼她看病。但他没有想到,蘩漪并没有被他吓住,她径自回楼上去了。这回,蘩漪态度有所改变,因为那个时候的她,在遭受到周萍的拒绝后,她的心里波浪般怒气,连带着这次,她的愤怒还在延伸。所以也使她的反叛行为带有了一点理直气壮的意味。在雨夜归来中她那“我出去走走”、“你不用管我”、“我不愿意,告诉你我不愿意”……③的话语似乎带有一种“豁出去”的悲壮。这时的周蘩漪已经俨然是一副进攻者的姿态了,“她没有表情,她的眼睛烧着火。爱和恨烧尽了女人一切的仪态,她像是厌弃了一切。”④她对周朴园的每一句问话的回答都使周朴园感到惊愕,周朴园越是惊愕她的行为,她越是镇定越是觉得快意,充分表现了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一个弱势力所表现出的倔强的一面,不禁使人在同情之余对其产生了一些佩服。

  在封建的旧中国,作为女性,她们最高的人生价值、美德规范就是做一个孝妇、贤妻与良母。“男尊女卑”是中国数千年来盘踞在广大国民意识深层的观念。女人只能顺从,只能是弱者,不能有半点反抗。所以当20世纪初中国剧烈的社会变革与思想变革来临时,女性们开始了反封建斗争,为自己的个性自由而摇旗呐喊。繁漪正是那个年代里唯数不多的个性派女性的代表,她读过一些书,有自己的思想,敢于作出自己的决定,即使在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后,仍敢于冲破封建纲常,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我不是周朴园的妻子,我不是周冲的母亲!”⑤她就是这样一个敢于大胆释放自己的女性,比起处在那个时代许多把自己的一生归于命运安排的女性来说,她的确勇敢得多,她不屈服于命运,她敢于大胆追求。正是这,才把她与那些默默忍受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一大群妇女区分开来,显出一丝耀眼的锋芒。

阅读全文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