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护理学 > 正文

分级护理时数与护理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论文

5 次下载 2 页 3330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分级护理时数与护理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论文

  【摘要】在我院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过程中,为激励护士服务临床,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岗位绩效考核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护理工作量统计是岗位绩效考核方面的一个难点,如何准确便捷地统计护理工作量,是选用统计方法的主要考虑因素。我科以分级护理制度为基础,利用电子护理管理系统和分级护理时数统计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护理工作量统计这个难题,为岗位绩效考核提供了准确、公平的考核依据。

分级护理时数与护理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论文

  【关键词】分级护理时数;岗位绩效管理;护理管理系统

  为响应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我院于2013年确定了“以实施护士的岗位管理为切入点,从护理岗位设置、岗位培训、岗位绩效考核等方面激励护士服务临床,而岗位管理是对所需岗位的类别和结构进行设置,是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过程,对于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护理学科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岗位绩效工资的实行,注重了临床实践,使收入分配与岗位职责和临床工作业绩挂钩,避免了脱节,体现出多劳多得,进行系统考核,考核成绩与当月奖金挂钩并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这种分配模式可对护士合理引导,极大地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护理工作量统计是岗位绩效考核方面的一个难点,一方面需要保证工作量统计数据公开透明、客观真实,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护士工作的数量及质量,另一方面又不能太过繁琐、额外增加护士工作量。护理时数是指24h照护1例患者所需要的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的平均时数[2]。大量网络技术、实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解放[3]。我科结合实际情况,以分级护理制度为基础,利用医院信息平台上线的护理管理系统,采用分级护理时数来统计工作量,较好地解决了护理工作量统计这个难题,为岗位绩效考核提供了准确、公平的考核依据。通过民主讨论,根据医院绩效方案制订出我科护士绩效考核方案和具体考核指标,本方案经12个月的运用,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

  本科室共设置有46张床位,共18名护士,床护比1∶0.4,年龄21~46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8名及护士8名。工作5年以上护士7人,3年~5年8人,3年以下3人。月收治病人140~160人次。

  2研究方法

  分级护理时数指护士为各护理级别患者服务的时间,利用护理系统中已有的管理、业务数据,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分级护理时数统计,并通过对时数信息进行自动分类加权,产生各类考核指标值,为绩效考核提供有力的支持。分级护理时数统计主要依赖于护士上下班时间、服务患者实际护理时间、护士分管患者人数以及患者护理级别变化情况。算法图见图1。

  2.1护士上下班时间的确定

  护士排班管理可提供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排班班次设置的精细化程度决定了统计数据的精度。在护理管理系统中,可以针对班次设置多种属性:起止时间、工作时数、是否夜班、是否休假等,来实现各种管理目标,如“休假”类班次在排班时将计算工作时数(用于计算本期超时和累计超时),但在工作量统计中不算工作量。同时,采用子班次的方式可实现更精细的管理,如“两头班”通过子班次的方式,可将一半时间设置为“普班”,另一半时间设置为“夜班”,便于统计工作量时对不同时段的工作量设置不同的加权系数。

  2.2服务患者实际护理时间的确定

  服务患者实际护理时间来源于患者的各种临床事件:如入院事件确定了护理的开始时间;转科、转床事件包含了护理服务的时间变化数据;出院、死亡事件确定了护理的结束时间。

  2.3患者护理级别的确定

  利用我院医嘱电子信息系统的资源,通过信息平台采集患者的护理级别。患者入院后医生会开录级别护理医嘱,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医生开录新的级别护理医嘱,对特殊疾病患者,医生开录特殊疾病护理医嘱时,可根据医生嘱托确定患者护理级别。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