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宋词中的“绝唱”(第3页)
本文共计788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在宋词“绝唱”的评选过程中,清人无疑贡献最大,共有21位清人评选出了82首宋词“绝唱”,按数量由多到少分别是:陈廷焯40首(8首进入前100,8首进入前300),俞陛云8首(3首进入前100,1首进入前300),王国维4首(1首进入前50,1首进入前200),王士祯3首(全进入前50),彭逊遹3首(全进入前50),沈祥龙3首(全进入前100),许昂霄3首,郑文焯3首,沈雄2首,况周颐2首,刘体仁1首,李调元1首,万树1首,周济1首,许宝善1首,黄苏1首,贺裳1首,先着1首,厉鹗1首,查礼1首,吴衡照1首。
在千年接受史中,陈廷焯无疑是宋词最狂热的崇拜者和最积极的评介者,120首宋词“绝唱”中,竟然有40首是拜陈廷焯所赐。论词主张沉郁雅正、比兴寄托的陈廷焯,对南宋词特别是易代之际有家国兴亡之感的作品发抉尤力,如王沂孙7首“绝唱”中,其中6首是陈廷焯评选出来的。陈廷焯评选的40首“绝唱”中,有8首进入“宋词三百经典名篇”的前100名,另有8首进入“宋词三百经典名篇”前300名,也就是说共有16首进入了“宋词三百经典名篇”中,贡献不可谓不大。清代一些精于创作的词学家眼光更为独到,如清初扬州词坛着名词人王士祯和彭逊遹,他们都评选出了3首宋词“绝唱”,这6首词都排在“宋词三百经典名篇”的前50名。清人评选出的82首“绝唱”中,有42首进入了“宋词三百经典名篇”。
民国承清之绪余,有4人评选出了7首宋词“绝唱”,即梁令娴2首、俞平伯2首、乔大壮2首、梁启勋1首。虽然数量不多,但与明朝惊人的相似,其中也是有6首进入了“宋词三百经典名篇”的前100名,另一首也进入了前300名。
(三)被冷落的宋词“绝唱”
120首宋词“绝唱”中,有71首进入了“宋词三百经典名篇”,另有49首曾被誉为“绝唱”的宋词则无缘“宋词三百经典名篇”榜单,这个比例不可谓不大。我想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可能是这49首词之所以被评为“绝唱”,只是某位词评家一时的心血来潮,并不是理性的判断和准确的体认。蔡嵩云《柯亭词论》曾云:看人词极难,看作家之词尤难。非有真赏之眼光,不易发见其真意。有原意本浅,而视之过深者,如飞卿《菩萨蛮》,本无甚深意,张皋文以为感士不遇,为后人所讥是也。有原意本深,而视之过浅者,如稼轩词多有寓意,后人但看其表面,以为豪语易学是也。自来评词,尤鲜定论。派别不同,则难免入主出奴之见。往往同一人之词,有扬之则九天,抑之则九渊者。如近世推崇屯田、梦窗,而宋末张玉田《词源》,则非难备至,即其一例。至于学识敷浅,则看词见解失真,信口雌黄,何异扣盘扪烛,目石武石夫为宝玉,认骐骥作驽骀,更不值识者一哂矣。偏见多蔽,陋见多谬,时人论词,多有犯此病者。
[2]4909韦勒克、沃伦在他们的名著《文学理论》中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一个批评家倘若满足于无视所有文学史上的关系,便会常常发生判断的错误。他将会搞不清楚哪些作品是创新的,哪些是师承前人的;而且,由于不了解历史上的情况,他将常常误解许多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1]39因此,所谓“绝唱”自然也会有名不副实者。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存在,那就是还有很多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都相当高的宋词被我们忽视了。贺裳《皱水轩词筌》曾说:“从来佳处不传,不但隐鳞之士,名人犹抱此憾。”[2]707所谓“调高和者寡,绝唱难为听”[3]也。这49首尚未引起重视的宋词“绝唱”中,有很多出自贺铸、周邦彦、辛弃疾等大家之手,而评价它们为“绝唱”的也是陈廷焯、王国维之类的词话大家。创作者、评价者均为一流大家,对这类作品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
(四)宋词“绝唱”的时代分布
从表2可知,48位词人创作的120首“绝唱”中,北宋前期11人创作了14首“绝唱”,北宋中后期8人36首,南渡时期9人14首,南宋中期9人27首,南宋后期5人8首,易代时期6人18首。
在这六个时段中,北宋中后期的“绝唱”总数以领先第二名9首的成绩独占鳌头。这一时段创作了“绝唱”的8位词人,除了章楶和孔夷名气稍小以外,周邦彦、苏轼、秦观、晏几道是超一流的大家,贺铸、晁补之也是一流的词人,他们不仅填词的热情高、总数多,而且“绝唱”众多,使这时期成为两宋时期当仁不让的最高峰。南宋中期以27首“绝唱”排名第二,成为另一个小高峰。辛弃疾和姜夔这两位豪放词风和典雅词派的代表人物在此期双峰并峙,创作了数量众多的.宋词“绝唱”。由于这一时间段其他词人的创作实绩和辛、姜差距较大,因此“绝唱”数量逊色于北宋中后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宋元易代时期有18首宋词“绝唱”,虽然远逊于北宋中后期和南宋中期,但却优于另外三个时期。这一时期创作了“绝唱”的只有6人,幸亏还有周密、王沂孙、张炎这三位遗民词人创作了数量不菲的佳作,他们的贡献使得宋词在易代之际发射出最后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