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美术学毕业论文 > 正文

民间美术在学前儿童的应用论文(第2页)

18 次下载 2 页 2285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教师列出了一些大物体包含小物体的民间图案,让儿童说一说图案中包含了什么,还能在图案中添加什么呢?在儿童绘画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儿童在画面上画出一条有着圆圆肚子的鱼,之后让儿童填画肚子里的物体。孩子们展开想象,没有限定条条框框让孩子画起来更加无拘无束,这让孩子们都很感兴趣,有的画了蛋糕、水果之类的,有的画了鸡鸭鱼肉,有的画了人,有的甚至画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瓶瓶罐罐,很富有童趣。

  四、造型夸张性的应用

  民间美术造型变化大胆、夸张的特点,锻炼儿童大胆作画,强调自我感受的能力。很多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上变化大胆、夸张,特别体现在民间泥塑方面,民间泥塑中,经常把人物动作夸张化,或是体态夸张化,塑造使其特点更为鲜明的形体特征。例如,中国梦宣传画中泥人张彩塑《我的中国梦》中,儿童的脸蛋更加圆润,身体更加富有儿童的肉感,儿童看起来更加憨态可掬。

  这些夸张的动作及局部特征的扩大,同样可以应用到学前儿童美术教学中。

  在金太阳幼儿园大班的美术活动《我的爸爸》中,教师提出的一个要求就是“放大”,首先,教师为儿童展示了民间泥塑,让儿童观察,这个泥塑中什么被放大了?放大的地方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你的爸爸有什么特点呢?每个幼儿都了爸爸最大的特点,有的说胡子多,有的说眼睛大,有的说嘴巴大,有的说头特别大……幼儿把自己印象中的爸爸画在纸上,说爸爸头很大的幼儿把爸爸的头画的特别大,说爸爸眼睛大的就把爸爸的眼睛画得特别大……幼儿画起自己的爸爸来兴趣十足。学前儿童会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和关心的部分画得非常夸张。这样既培养儿童大胆作画的能力,又增强了儿童的自我感受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