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写作 > 正文

科技论文写作总结(第2页)

20 次下载 3 页 3613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成分残缺:句子缺少某些必不可少的成分。最常见的是缺少主衙或谓语。

  例: 通过病情分析,使我们找到了影响疗效的因素。

  这句话的关键在于主句用了一个“使”字。“使”是动词,一般是有主语的(可是一词或一个短语);形式上没有主语的时候,通常则拿它前面的分句作意念上的主语。本句前面的分句“通过病情分析”显然不能作主语,而正是本句实际主语“我们”的行为。去掉“使”字这句话就完整了。不仅是“使”字,其他一些动词也可造成类似的情况。

  3.位置颠倒:句子的各种附加成分必须按照民族习惯和语法要求,放在合适的位置,否则会产生歧义。句子的修饰语位置颠倒是常见的,谓语和宾语颠倒的例子也不少。

  例: 大量的事实证明,这种疗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句中“好”应移到“方法”的前面,改成“大量事实证明,这种疗法不失为一种治疗癌症的好方法。”就顺多了。

  4.非类并列:把几种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词或或词组并列起来作句子的同一成分,往往会使整句的意思含混。

  例: 调查表明,某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吸烟和遗传,都

  可成为诱发肿瘤的因素。

  句中并列的第一“亚硝胺”是化学物质,第二“吸烟”是个行为过程,第三“遗传”是一种生理现象。这三种并列起来作为句子的主语,共同使用谓语“成为”, 无论从语法上还是语意上都是不严谨的,必须重新调整句子结构:调查表明,某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都可成为诱发肿瘤的因素;遗传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5.主语偷换:一个句子由多个分句陈述同一事物,而前后分句的主语不一致。

  6.词性误用:不同类的词在句子中有不同的用法。在行文时,如将甲类词误用为乙类词,称词性误用。

  7.指代不明:运用代词指代什么必须明确,否则易使人产生误解。

  8.语序混乱及其他:各民族语言不同,语序也不同。

  (二)常见的修辞问题

  1.不合逻辑:所谓逻辑,就是说在道理上一定要讲得通,不能自相矛盾或主观颠倒,因果无据、时间先后不明等。

  2.费解:话说的不明白,让人猜测。

  3.层次不清:科技论文中长句较多,或讲叙的方面较多,行文时如不细加推敲,往往层次不清。

  例1 患者有高热、呕吐、腹泻及持续性上腹痛。体温波动在38.5~39℃之间,无寒战。轻度恶心,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大便每日3~4次,呈糊状

  ,无脓血。自术尿量比往是减少,但无尿急、尿痛。

  4.累赘:所谓累赘,多是由于语言堆砌,或前后内容重复,篇幅用了不少,所谈内容却不多。这些比较 容易理解,就不一一举例了。

  四、常用而又容易用错的几个介词

  1.“的”、“地”、“得”、“所”:它们同属于助词,置于词或词组的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在具体用法上则有所不同。

  “的”一词用在名词或介词之后,表示领属关系,如“心脏的”、“神经的”。也可用在形容词之后而紧接出现的又是名词时,如“大面积的创伤”、“快速的节律”。“的”字还以附在实词或词组之后,组成“的”结构,如“刚入院的”、“受到照顾的”。“的”字结构具有名词的`语法作用,可以作主语或宾语,如“其后紧接着出现的u波”、“他是刚入院的”。

  “地”一般用于形词之后,修饰动词,如“仔细地观察”、“迅速地出现“。

  “得”用于形容词和动词之后,修饰副词或形容词,表示他后面的成分有补充说明作用,如

  “复述得好”、“强壮得很”。

  “所”一般用于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结构,如“所见”、“所述”。这种名词性结构加上助词“的”,可作定语,如“所见的现象”、“所述的问题”。

  2.“和”、“与”、“及”、“以及”:它们同属于连词,用来连接词或词组,但“和”、“与”、“及”不能用来连接分句或句子,而“以及”可以用来连接分句、句子和短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