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微课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的运用论文(第3页)

10 次下载 3 页 4751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微课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都是借助于现代多媒体制作技术,都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传播,但微课并不等于传统的视频课程。传统教学视频往往是一堂课的复制,是一对多的教学情景,包含多个知识点,含有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更注重教师教的技巧。而微课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既注重教师教的技巧,更注重学生学的效果,时间短、容量小,内容精,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在微课教学实践中,作者发现,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微课的时间要短,不宜超过15分钟,以保证在普通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范围之内,否则就变成了普通的视频课程,是另一个课堂教学。其次,微课内容要精,尽可能只有一个主题、一条线索,例如讲解一个生化反应过程、演示一项实验操作。直接切入主题,开门见山,在这一个主题上突出重点,避免无意义的说教和可有可无的旁证侧引,不要引发学生新的疑问。再次,在制作视频时,要考虑到学习者通常是面对电脑、平板电脑或手机屏幕学习,距离不会超过半米。过大、过密的字体和图片,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压迫感,使人疲劳;过小、过疏的字体和图片,则容易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制作视频时要注意调整画面的排版,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最后,微课的形式要多样,除了某个主题的教学视频外,还应根据情况设计相关的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的辅助性微课。微课既要注意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学,也要增强师生互动性,让微课教学不仅仅成为一种新的学习途径,也成为教师获得有效反馈信息的平台,实现教学相长。

  四、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学业任务繁重,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并注重教学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从作者将微课应用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验课教学的效果来看,这种灵活的学习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学习,利用“碎片时段”,延长有效学习时间,拓宽师生交流互动的渠道,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随着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相信微课这种小而精、低门槛的教学方式不但将在高校、中小学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也将促进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全民教育的普及。

  参考文献:

  [1]黄诒森,张光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J].2011,10:62-63.

  [3]张明昕.微课与翻转课堂浅谈[J].大学教育,2013,23:29-30.

  [4]刘桂花.微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4,6:122-1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