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化学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策略(第2页)

8 次下载 5 页 7303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经过反思分析,有许多化学教学内容总体上适合于接受的学习方式,教师用讲授的方法或者学生用自学的方法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习的内容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建立非人为、实质性、有机的联系,从而实现意义的建构。在传授知识中,渗透探究的思想,这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它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是怎样形成的,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

  (二)化学教学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是对教学、教育研究工作和自身教育理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审视自己走过的足迹,倾听自己的心声,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对策。反思日记没有固定的写作格式,最好具有个人的风格和特色。反思日记必须做到“有感而发,有感而记”。在写反思日记之前,下面这些问题可能会有所启发,这些问题代表着不同的教学要素,请你仔细回想:你在教学之前的计划或期望是什么?实际的教学情境又是如何?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为什么存在差距?对你以后的教学有什么启示作用?

  反思日记写好后,不能束之高阁,而要就反思的内容和看法与同事或研究者进行交流与探讨。在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可以把反思日记作为交流的起点,同时,化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搜集有特色的学生作业、自己教学设计的精彩片段、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独辟蹊径的解题思路的过程记录等等。顺着这一思路深入下去,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档案袋。 [3](85–87)

  案例:工业制硝酸的工艺流程中,涉及几步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①4nh3+5o2=4no+6h2o;②2no+o2=2no2;③3no2+h2o=2hno3+no。在第三步反应里,3摩尔的no2气体参加反应,只生成2摩尔的硝酸,生成的no气体不能排到空气中(一是污染空气,二是降低了原料的利用率),工业上是将no气体循环氧化吸收,这样可认为no2全部转化为硝酸,可用式子no2—hno3为根据进行计算。讲到这里,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在议论纷纷、一脸茫然。下课后,教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冷静反思,并和同事们进行了交流探讨,找到了问题症结,应该用数学方法来论证,使解题更严密。分析如下:设参加反应的no2为1摩尔,根据③式第一次生成硝酸2/3摩尔,第二次生成硝酸2/3(1/3)摩尔,…第n次生成硝酸2/3(1/3)n-1摩尔,共生成硝酸为2/3+2/3(1/3)+2/3(1/3)2+…+2/3(1/3)n(等比数列求和并取极限),计算共得到硝酸1摩尔。

  其实,平常的化学教学中作为教师反思日记的素材和案例很多:如学习到弱电解质的性质时,可将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弱酸,按酸性由强到弱依次排列;学完盐类水解后,可将中学化学中常见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作一专题分析讲座;在学习电解原理时,可将阴、阳极各种离子放电顺序罗列并排序出来等等。

  (三)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又称为“观课”。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常说的“听课”类似。不过,传统的听课目的比较单一,而且听课之后几乎没有什么评论。而课堂观察作为一祌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助观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大量的研究证明,通过相互观课、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4](57)

  案例:一位研究者在长沙市某中学一节高中化学课上做的观课笔记就颇值得借鉴。观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李老师)和学生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留下了非常详细、具体的“现场记录”,并作了“评注”。比如,“现场记录”描述道:“在讲到在一杯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投入一块硫酸铜晶体,问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和形状是怎样变化的?李老师通过循循善诱,将学生带入到一种十分奇妙的情境中,从而很自然地引入了这节课要讲的主题是化学平衡……学生明显被他所设置的情境和优雅的讲述深深吸引。但在讲到反应2so2+o2=2so3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往容器中充入含有18o的氧气,经过一段时间后,问18o原子会存在于哪些物质中,并要求大家讨论,这时学生的反映不很积极,基本上没有形成相互讨论的气氛。”接着,观课者在旁边评道:“在常规教学中,我们应该渗透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理念,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不同的观点。这节课学生讨论的气氛之所以不能调动起来,说明李老师平时上课忽略了对学生的这种训练,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