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零售企业自有品牌战略利弊分析(通用10篇)(第9页)

89 次下载 18 页 30527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价值创新与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产品供不应求,相当部分的消费者要支出更多的代价才能满足产品消费需求,顾客价值基本趋向零,而零售企业根本不去重视竞争力培育,没有经营危机与竞争概念。在充满自由竞争的激烈买方市场中,能够相互替代的产品和企业比比皆是,零售企业经营危机四伏。怎样吸引顾客,抓住消费群体,创新顾客价值成为每一个零售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顾客价值创新与企业竞争力就直接建立联系。

  顾客价值是企业利润的源泉

  日本企业管理专家大前研一认为:在一个自由的、充满竞争的经济环境中,如果你忽视为顾客服务这一基本使命,那绝对没有太平日子;相反能比竞争对手提供更多服务,利润就会滚滚而来。可见企业经验市场就是满足顾客需求,抛弃顾客需求,也失去存在基础,消费者购买价格除了实现自身的消费价值外又补偿企业经营成本和正常利润的获得,失去顾客价值(需求)也就无法实现企业利润。

  顾客价值创新是市场激烈竞争的产物

  消费时代正在从生产中心社会向消费者中心社会转移,随着零售业买方市场成为常态,消费者主权思想成为支撑零售流通业发展的主导思想,零售组织的功能也由最初的行政配给功能向满足即期消费、开发潜在消费、创造崭新消费需求功能转变。零售企业在共同的市场价格曲线下,只有提供和创造更多的顾客价值体验才可以占领市场,提高占有率,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残酷的生存压力是零售企业实施价值创新的动力所在。

  企业竞争力提升保证顾客价值的实现

  企业竞争力可以通过顾客价值创新得到增强和壮大。零售企业竞争力提高,保证企业正常利润实现,积累财富,壮大企业规模,又会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为顾客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价值,为企业实施价值创新战略提供物质保障。

  零售企业实施价值创新战略现状

  国内买方市场已经形成

  自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改革最大成果之一就是从短缺经济过渡到市场饱和的过剩经济,买方市场初步形成,消费者有更大的挑选商品余地和更多的购买商品机会,消费者成为市场最有力的制约力量。不同的零售行业、各种经营业态、不同经营规模等集中了大量不同层次的大中小零售商主体,零售企业竞争激烈。流通企业主要任务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买卖过程,而应在满足消费、服务消费和发现消费上大做文章,吸引顾客,发现顾客,培育新的消费群体。

  国内外零售商竞争力相差悬殊

  截至2004年4月,全球零售业200强已有12.5%进入中国,另外12%已进入亚洲,为随时进入中国做准备。截至2005年年底,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中的80%已经进入中国。沃尔玛、家乐福、好又多、欧尚、易初莲化和麦德龙已经成为中国百姓熟知的知名企业。与国际跨国集团相比,我国零售企业存在明显差距,从行业集中度的相对指标比较,我国批发零售业界2004年前100家销售额才4129.8亿元,只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2003年美国沃尔玛公司销售额占美国当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7.6%。按市场份额CR4指数计算,美国为58.4%,我国仅为7.5%。就经营规模、集中度和管理模式而言,我国在短期和近一段很长时间根本无法与国外企业抗衡,因此,我国零售商必须转变竞争战略,壮大自身竞争力(表1说明与国际跨国集团相比的差距)。

  消费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增强

  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购买力日益增强,消费时代也从生产者为中心社会向消费者中心社会转移,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更加多样和理性。开始从注重产品基本价值向更高追求和享受、发展、休闲消费概念转移,由以前的被动消费转变为主动消费;由抑制性消费转向个性化消费。它的最大特点是个性多元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要求每件商品都要根据他们的需要而定做,每项服务都要根据他们的`要求而单独提供。

  零售市场的利润空间更加稀薄

  2004年我国零售企业约1亿家以上,前100强零售企业销售额也仅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加之外国零售企业进入,市场竞争极为激烈,零售企业破产、倒闭、重组接连不断,诸如亚细亚、华榕在价格战下纷纷倒下,流通领域进入微利时代。据《2003年度中国连锁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显示,零售门店毛利率最高的是餐饮类,平均为53%,毛利率最低的是家电卖场,只有6.1%,但净利润率十分低,有的城市仅仅在2%左右。必须转变传统竞争战略思维,努力开拓市场,挖掘新的利润空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