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高等中医药院校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现状的研究论文

10 次下载 2 页 3249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高等中医药院校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现状的研究论文

  天然药物化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整个药学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校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专业均开设了这门课程。该课程的课时一般为60~90学时,其中实验教学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时约占总学时的一半。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旨在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中,让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素质得到更大的训练,将是每个教师首先要思考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本文对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以后的改革提出了具体的看法。

高等中医药院校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现状的研究论文

  1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1在教学模式方面,自主设计性实验较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多以传统的基本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较少,如“虎杖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和检识”、“防己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等。其基本思路是选取含有代表性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药材,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不利于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在培养对象方面,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细节缺乏独立观察和思考能力

  多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机械操作,过分关注于实验的结果及产品收率,对实验的细节和现象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如在芦丁的水解实验中,芦丁在稀酸水中加热水解的整个过程中会出现先混浊,再澄清,最后变混浊的现象,原因是由于芦丁和槲皮素的溶解度差异引起。多数同学由于急于完成实验,而对这一重要现象缺乏思考。又如在芦丁和槲皮素的聚酰胺薄膜层析实验中,采用乙醇水为展开剂时,结果显示芦丁的Rf值大于槲皮素,多数同学只是将实验结果简单记入实验报告,没有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而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没有得到锻炼。

  1.3在硬件设施方面,部分高校实验仪器设备落后且不够经济环保

  新的提取方法和技术如微波辅助提取、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等极大的改变了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但目前多数高校的实验项目采用的仍是常规的提取方法,如常压回流提取,常压蒸馏回收浓缩,不但耗时较长,同时也容易对提取成分造成破坏。此外,有些院校的实验室没有安装通风设备,一些试剂挥发性较强且气味较大,如氯仿,该试剂不仅比一般的有机溶剂昂贵,更对人体和实验室环境造成较大的毒害。

  1.4在考核方式方面,实验考核方式单一,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目前多数高校的实验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的成绩组成的,平时的实验表现虽也有一些记录,并不规范,在总成绩上网评定中也只作为参考[2]。实验报告成绩占主要内容,而实验结果的成败或产物得率的高低又是实验成绩考核的主要内容,这就使得个别同学自己没有动手操作,抄袭他人的内容,也能完成实验报告,这在班上造成不良影响,也打击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对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和设想

  2.1增加异法同步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天然药物中的每一种有效成分均有多种提取方法,而以往的传统性的基本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对某一种有效成分大多只设计1种方法进行提取分离。异法同步性实验是指在同一个实验室、同一时间内进行2种或2种以上目的相同、但方法不同的实验内容[3]。对于同一种药材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提取,横向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优缺点,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学到更多的研究方法。

  设计性实验是在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基础上开展起来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前,教师给出实验题目,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对实验方案进行审查并给予指点,形成最终方案。最后由学生采用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实验,并独立完成实验全过程,给出结果并形成实验报告。自2009以来,自主设计性实验在我院已开展了近5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4]。自主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对于调节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整体科研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