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壮族的文化
本文共计71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浅谈壮族的文化
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体民族,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由中国古代南方百越民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后有乌浒、俚、僚、僮等他称;自称有布壮、布僚、布曼、布板、布越、布雅伊、布沙、布土、布陇、布傣等20多种。
广西壮族人口分布很广,主要聚居在桂西的左、右江和红水河流域,即百色、河池、南宁、柳州4个地区。壮族历史悠久,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干栏式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壮乡素有“歌海”之称,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就是壮族民间歌手的典型代表。每逢农闲、节假日或婚丧嫁娶,壮族各地区都要举行对歌活动,壮族人称之为“歌圩”。尤其是每年的三月初三,方圆数百里的男女青年都身穿节日盛装,云集一方,对唱山歌,少则几百人,多则上万人,使美丽的壮乡成为歌的海洋。
“歌圩”还是娱乐和青年男女社交恋爱的场所。在三月三歌节上,要举行搭彩棚、摆歌台、抛绣球、碰红蛋、择佳偶、放花炮等活动。壮锦是壮族的`传统纺织工艺品,与湘绣、蜀锦齐名,图案精美、织工精细,享誉海内外。铜鼓是中国青铜文化中的一株奇葩。壮族祖先创造的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铜鼓,被称为铜鼓艺术高峰期的代表。迄今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铜鼓就有300多面。
铜鼓声音洪亮,在古代是传递信息、发布号令的重要工具,也是权力和财富的标志。在广西左江干流及支流明江地区连绵数百里的悬崖峭壁上,分布着80余处战国至东汉壮族先民创作的崖画,各种人物、动物、器物的绘画多达1770余幅。这些画面气韵生动,表现了征战、狂欢、乐舞、祭祀等内容,被统称为“花山崖画”。这些崖画形成了极为珍贵的人文景观,世所罕见。


浅谈初中音乐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如何合理安排技校学生的一堂课的教育理论论文
语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措施探讨论文
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网站推广的作用
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精选12篇)
浅谈教育技术对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
浅谈成人教育的作用
下运带式输送机的制动问题
电力信息化应用中产生的问题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管理MPA论文范文
分析国际市场下的国际运输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实践策略
服务预售及其实施策略探究
BSC下的高校绩效管理研究
民族音乐在音乐艺术中的作用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秘书的说话艺术
英语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莱辛文学作品中的象征符号文学论文
浅谈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