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谈水崇拜文化对古代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第2页)

本文共计337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冀遂丰登。宜令差官分道祈祷百神。”癸酉租庸院奏:“时雨少愆,恐伤宿麦,兼虑有妨耕稼。请诸道州府,依法祈祷从之。”辛巳勃:“亢阳稍甚,祈祷未征。将致感通难,避劳扰。宜令河南府于府门造五方龙,集巫祷祭徙市。”五月壬子勃:“时雨尚未沾足。宜令河南府徙市闭坊门,依法画龙置水祈请。令宰臣于诸寺烧香。”戊申帝幸龙门之广,化寺开佛塔请雨。

  《礼记注疏·曲礼下》卷五:

  而雩总祭五帝得每帝问卜者,以雩祭为百谷祈雨,非一帝之功,故每帝适卜。

  同时也出现了女巫、童子等祭祀水神的现象,《路史》卷三十九《余论二·神农求雨书》有翔实的记载。又历代帝王对五行舞十分重视,《周礼注疏· 春官宗伯下》:“五行,本周舞,高帝六年,改名《文始五行》之舞。”这一方面体现了神权政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崇拜水文化细节的具体化和礼仪化。

  三、水对古代人民自身生产的影响随着水崇拜文化的进一步传播,水生万物的观念在古代人民婚配和求子活动中再次被发挥。对于他们来说,自身繁衍的意义并不亚于祈雨求丰年的意义。古代中国是个多神崇拜的国家,由于人们与水的紧密联系,所以对水的信仰也就自然出现。费尔巴哈曾说:“驱使人去崇拜某个对象的那种感情,显然是以这个观念为前提:即人认为对象并不是对这种崇拜无动于衷的,它有感情,它有一颗心,而且有一颗感知人类事务的心。”_2古代人民婚配与求偶的活动多发生在水边或者与水有关,如《赤雅·浪花歌》里男女在水边歌唱为乐。又《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鲜卑)唯婚姻先髡头,以季春月大会于饶乐水上,饮宴毕,然后配合。

  又《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八十四《梁元帝集·采莲赋》:采莲于江渚,歌日:“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

  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水边的恋歌以及与水边有关婚恋的歌,在《诗经》中也有大量体现。据前人统计达17首之多。

  古代人民水边婚恋行为的发生,其目的是为了求子,这可以从“水”字字形可知,如《太平御览》卷五十八《地部二十三·水上》:水之为言演也。阴化、淖濡、流施、潜行也,故其立字。两人交一,以中出者为水。一者,数之始。两人譬男女,言阴阳交物以一起也。

  又《管子》卷十四《水地第三十九·短语十三》: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三月如咀,居者何?日五味。五味者何?日五藏⋯⋯ 五月而成,十月而生,生而目视耳听心虑,目之所以视。

  又《汉书·外戚传》:

  武帝即位,数年无子。平阳主求良家女十余人,饰置家。帝祓霸上,还过平阳主。

  《汉书·元后传》:

  (莽)率皇后列侯夫人桑,遵霸水而祓除。

  祈雨与求子活动与水相连,一方面是水本质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古代人民意识到自然万物有相连或相似的规律,并且认识到水是农作物生长的决定因素,于是也能帮助人类自身的繁衍。可见祈雨求丰收与求子求“丰收”的性质相同。在此基础上,水崇拜的现象贯穿于整个古代社会,从而也影响了古代人民的生产生活。正如法国学者列维·斯特劳斯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图腾’和‘神’(manido)这两个体系彼此间呈直角关系,一个是近乎水平的横轴,另一个是竖轴,两轴只有一个交点,就是水灵,因为水灵在这两个方面都可以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日]高兰顺次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l册·历代法宝记[M].东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1929:180.

  [2][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M].上海:三联出版社.1962:679—68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