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 正文

建筑文化的论文(第8页)

本文共计4347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5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4结语

  岭南建筑文化充分体现出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是岭南地区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岭南地区的建筑必须要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吸收全国乃世界建筑文化的优点,实现美好的居住环境,逐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环境。

  参考文献:

  [1]唐孝祥。近代岭南建筑文化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60~64)。

  [2]谢志英,宋晓云。岭南建筑文化探析。河南建村。20xx。2(13)。

  [3]王琴。,惠州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探讨。高等建筑教育。20xx。4(60~62)。

  [4]张国雄。试析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4。(5~10)。

  [5]朱丽娅。碉楼建筑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xx。1(280~281)。

  [6]王颂等。论传统民居建筑文化观。小城镇建设,20xx年12期。

  [7]杨豪。从城堡、土楼、围龙屋看客家建筑文化。江西食品,20xx年1期。

  摘要:岭南建筑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岭南建筑的建构特征,技术风格和人文景观出发,分析了岭南建筑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关键词:建筑文化;岭南建筑;碉楼;骑楼;围龙屋

建筑文化的论文(第8页)6

  在建筑的装饰方面可以对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符号进行有效的提炼和概括,通过实践中的适当改造和局部运用,来实现现代建筑材料与传统文化内涵的有机结合。这样就能通过传统元素的适度及适量运用来实现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都市环境的自然融合。

  1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关系

  建筑的风格作为外在表现形式,能够体现艺术、文化及社会的发展内涵。装饰设计的风格与建筑的风格流派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以及文学和音乐的风格流派对建筑装饰风格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每一个建筑的个别设计,都和气候及地点有关,还需要对建筑施工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充分的考虑,这也是世界各地的建筑具有独特风格的原因。在建筑室内设计风格中,一种典型的风格形式多数是实现了与当地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的紧密融合。在民族特性、社会体制及生活方式和文化潮流等外在风格因素,只有实现与创作构思及创作者专业素质和艺术素质等风格内在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赋予建筑设计装饰以文化内涵,这样的室内环境构建能够满足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心理及精神的平衡,从而实现建筑风格的艺术特点和创作个性在具体装饰工程中的应用。通过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的运用能够创造出功能更加合理,环境更加舒适的建筑室内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的物质技术及精神文化必将不断发展,这就使得建筑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延续性。

  2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在现代,建筑的室内设计具有功能复杂而又多变的特点,随着我国室内装饰材料及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使得室内设计和建筑装修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所追求的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文化氛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建筑的装饰中,一种建筑风格或流派的形成,往往对文化及艺术以及诸多的社会因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过渡时期,人们对自身周围环境的需要更加注重对环境氛围、文化内涵和艺术质量等精神功能的需求。在室内设计中,不同流派的产生发展都具有深刻的社会发展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同时还能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总而言之,做好建筑风格与建筑文化的研究,能够实现建筑本身更高层次的和谐,实现人类文明的共同享有和发展,最终做到在遵循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对历史的超越。

  3建筑装饰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的延伸

  在建筑装饰设计上能够充分的体现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所以不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不变的。这就使得传统造型艺术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的建筑设计,在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上具有同样的适用作用。人们通过反复描摹一个图形,不仅能够得到审美意义的外形,还可以让图形具有更深层的象征意义。图形符号能够实现建筑内在意义的外在表达,能够实现观念的具体外化。这些意义最初大多出自对自然的崇拜和宗教崇拜,进而衍生出期盼生命繁衍,富贵康乐以及祛灾除祸等吉祥象征意义。符号在历朝历代的器具装饰中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而通过对图形符号这种“形”与“意”的历史延伸与衍变,还可以得出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形”的演变,都不是对其原始“母题”的彻底否定,而是能够通过建立新的审美观念来赋予其以新的形式,从而使这些“母题”不断的丰富与拓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