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计算机 > 正文

计算机应用技术浅谈论文12篇(第5页)

17 次下载 18 页 29108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设计学习情境

  树立“通过行动学习、行动就是学习”的教学观念,通过“做”达到“学”的目的,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教学环境上,实现教室、实训室和工作室三位一体;教学手段上,坚持多媒体、网络、教具等有机结合;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做到项目真实化、工作过程化。

  4.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完善课程标准,设计学习情景,编写教材。建设职业技术课程标准,开发工学结合教材、网络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试题库、项目库、多媒体素材库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通过网络共享平台使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建设网络课程,用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拓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我学习、完善职业能力的技术平台。

  三、坚持工学结合,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1.建立三层合作机制

  密切学院与行业主管部门、专业与典型企业、课程负责人与企业项目负责人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企业能工巧匠和技术骨干和学校专职教师的各自优势,把职业资格证书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做到“对证施教、对岗施教、因材施教”。

  2.坚持“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实施一体化教学,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建立起学习与工作的直接联系;把实际项目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开设“订单班”,加大为区域经济服务人才培养的力度。与联想集团中南地区服务总站开设“电脑售后服务”订单班,与黄冈市信息中心合作开设“基层农业信息化人才”订单班,与电脑城合作开设“芯片级维修”订单班。

  3.加大学生实习实训力度,交替学习,反复顶岗,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行多段顶岗实习。

  年级学生进行认知性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增强组织纪律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在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及工作作风等方面得到锻炼;在吃苦耐劳、严肃认真、严谨求实、团队协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年级学生进行技术性顶岗实习,使学生增强专业学习的感性认识,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加强对专业相关企业及其管理业务的了解;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熟练专业技能,通过相关知识的实际运用,加深对相关课程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第三阶段为综合性顶岗实习。即学生在取得毕业证前的工作适应性顶岗。目的是锻炼并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挖掘学生发现就业、创业机会的潜质,为毕业后迅速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四、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学生素质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通过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生素质拓展平台,强化职业道德,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1.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五大教育”,提高适应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和就业教育。

  二是采取“六项措施”,增强职业能力。

  成立创新工作室、指导学生社团工作、组织学生参加企业活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著名专家学者和技能能手来校讲学、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义务活动。

  2.以人为本,创新学生管理办法

  做好“四个探索”。一是探索工学结合下的学生管理办法;

  二是探索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学生管理办法;

  三是探索弹性学制下的学生管理办法;

  四是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学生管理办法。

计算机应用技术浅谈论文4

  摘要:

  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发展模式,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社会进步所做的贡献显而易见,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对于社会各个层面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对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知识对大学生普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计算机本身所具有的应用性,操作性等特点也决定了实践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中有特殊地位。只有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不断摸索和自我研究,才能实现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视频资源作为新媒体的产物,随着科技不断普及而成为易得的资源。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实践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性及特点,对视频资源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