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物理论文 > 正文

分层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实践论文

7 次下载 2 页 2947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分层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实践论文

  新课程呼唤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采用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必然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相对于其它教学组织形式,分层教学的特点是充分承认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在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教学过程优化,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个体差异这个矛盾,它是实施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实践论文

  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

  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实验研究采用班内分组分层形式,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尊重和发展。

  1、调查分析,确定学生层次。

  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师生平等磋商的基础上,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对所任班级学生通过询问、调查、测试、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初中物理第一学期半期考试之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初步划分并编成 A、B、C三层,比例分别占20%、60%、20%。在实践中,教师要和学生”用心交流“,做好学生分层的心理辅导。以A、B、C式的显性分层和教师掌握的隐性分层,学生自主定层相结合,显性分层分层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层。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学生分层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

  2、教学目标分层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即所谓的第一发展区)上,教师的教学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

  分层后,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各层次的目标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去。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

  如在”凸透镜成像“教学中,把教学目标分为:①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经历较完整的探究活动。②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③ 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④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得出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⑤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目标要具体,并将知识能力、科学思维方法、情感等融为一体,然后将目标细分到每堂课,制定出五个层次的目标,分层设标、分类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达到目标,获得成功的喜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