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 正文

文化建筑综合体表皮设计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678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表皮形式的自主性:

  表皮未必成为建筑结构体系与围护的结合体,表皮可以自由地选择脱离于结构或是与结构相结合以展示自身的特征,具有了形式表达的自主性。表皮形态变得更加自由,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非线性与参数化的表皮形态常出现在周围。表皮可以最大化的展现其自主表达的潜力,创造性地与建筑结构体系与空间塑造相合,成为建筑身份与意义的主体角色。

  三、文化建筑综合体表皮的设计影响因素

  (一)宏观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

  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上需要重点考虑的是:被隔离或是被引入的要素;有利的或是不利的要素;空气、阳光、雨水、风、植物等自然要素以何种形式被我们所转换,以何种方式参与到建筑意向的表达中去。[4]文化建筑综合体的围护结构是能对环境因素进行过滤的建筑表皮,积极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四季更替的室外气候与人类基本生理要求的热舒适度之间的差异程度不同,因此,需要相应的气候控制手段来缩小这种差异,表达气候控制的本质:室外实际气候条件-热舒适环境要求=需要的气候控制;需要的气候控制=建筑围护结构的被动式调整+设备的主动调控。建筑的表皮气候适应性越强,其建筑的能耗就越低。

  2.城市环境:

  城市中的建筑应当遵循一定的城市语法,把握其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与所处区域产生联系。文化建筑综合体的表皮是其所处城市空间界面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其对城市环境应有的姿态并应在具体的形态上有所回应,体现在连续、变化、认知等方面对城市环境的适应。

  3.地域文化因素:

  文化建筑注重人文性的表达,城市地域文化传统则为其提供了设计线索。历史之维的表达是将人们熟知的历史图式、文脉中的传统形态与其关联的城市事件作为建筑表皮设计的素材重新组合,演绎建筑意象与城市集体的记忆。根据所要表现的特定地域文化题材的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达到延续地域文化的目的。可采用实物与抽象图案的引申或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艺术加工、抽象成图案形式,事物的原意因此被新的图案形式承接或转化来,从而对地域文化进行表达。(见表3)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尊重原有建筑材质与形制,人们形成的文化记忆,让新建建筑体能够与旧有建筑相互协调和谐统一。

  (二)中观影响因素

  1.与建筑功能空间相互作用

  表皮形态决定空间形态,空间形态通过表皮形态得以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文化建筑综合体文化功能的多元并置指文化单元之间各自完整,相互独立,统一于一个较大的秩序之内。这就形成了其多个表皮系统的并置,在这种表皮秩序下将空间分为两种类型:各个表皮单元内部的空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残余空间;文化建筑综合体中常见的模式是嵌套式的功能空间组织,即核心使用空间(剧场、展览厅等)被建筑内部公共空间所包裹,这也就形成了文化建筑综合体表皮系统的另一种关系——嵌套,即一层表皮始终位于另一层表皮的一侧(两层表皮分别闭合形成完全嵌套)。形成嵌套关系的内外两层表皮可以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以适应室内外不同的需求。两层表皮可以开不同的洞口,位置也不一定相对,从内部可以感知这一残余空间的存在,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还可以调节采光取得更美妙的效果;文化建筑综合体的整体化特征要求一个统一的建筑语言将各部分统一起来,各文化区块的形式遵循整体性的形体逻辑或是连续一体的表皮连接。这里表皮的连续是指同种性质的表皮在改变方向后仍然相连的一种形态关系。建筑的体量感可以通过表皮的连续获得,连续的表皮形态在不同方向表皮的拐点处是表达体量的关键部位。拐点打断或表皮改变方向后,材料的转变会引起体量感消解。垂直方向的层化处理是跟随当代建筑实践中轻表皮的发展而出现的。不同层的表皮构造组合可以解决通风、采光、保温、景观、私密性等表皮功能需求,表皮的匀质性得以实现。用一层匀质的表皮覆盖其后其它层的不匀质的表皮,以明确建筑的体量。

  2.表皮对建筑形态的塑造

  建筑表皮表现出的流动、变形以及异化等自由化特征促使了建筑形态的自由化。新的材料工艺、结构技术、生态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文化建筑综合体的形态表现出了极大的灵活性与自由化的特征,通过调节自身的建筑(表皮)形态以适应建筑的文化表达与特定内涵,是局限于对功能空间的满足与表达。[7]面的自律性与体的化解是表皮自由化特征的具体表现。面可以单独完全脱离结构的舒服自成一体,独立地承担对文化、生态、象征等多种功能的自主表现,表皮作为城市事件独立的融入到城市之中。体化解为面(折叠的面、交错的面、层叠的面等),这种化解表现为建筑形式对结构约束力的超越,产生表皮形态上自由化与空间实体分离的可能性,打破建筑实体的沉重与完整、面的围合与体型封闭的界线,具体表现为表皮形的不确定性、色彩的自由、质地的构造化等视觉特征。当然表皮还可以将面与体相结合,通过对面的形态的自由化塑造直接生成建筑体的形态,面成为设计中的主导因素,成为了综合各种设计要素的媒介体。表皮的自由化衍生出了建筑形态新的创作方法。可以说整体化是表皮内在属性之一,因为表皮作为最外层维护的覆盖层本身就应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以保证其被维护的实体功能的完善与正常运转。建筑内外空间之所以有着较为明确的区分也是表皮的完整性将其限定。[8]现代建筑表皮的整体化倾向受到简约主义的强烈影响,表皮的整体“极简”成为普遍的建筑意识,简练的形式、纯净的空间和精巧的结构成为建筑师们热衷表现的建筑要素,并借此表达其个人的情感。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对整体统一的把握,整体不能通过各部分简单相加来达到的思想,假如不能把握事物的整体或统一结构,就永远不能创造和欣赏艺术品。“少就是多”拉开了建筑表皮简约追求的序幕,罗伯特文丘里强调“杂乱而有活力的包容性统一”与“即此又彼的二元论”。简约作为一种整体化的表现意识被推向更高层面的发展方向,并融合了众多设计因素。建筑表皮蜕化为一种有着丰富细节、蕴涵深刻内涵的简约特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