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有效条件信息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30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要引发学生的思考

  有效的条件信息不但要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但更要能体现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思考,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情境所内隐的化学知识、化学方法上。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讲单晶硅的时候可以提供信息“硅切片后表面有一些机械损伤,需要用化学的方法进行腐蚀”。通过自学材料“硅与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你认为应该选用什么化学试剂?学生阅读资料,自然而的想到氢氟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这时。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再提供信息一张工厂化学腐蚀硅片的装置图,问:“工厂中确实用氢氟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放在两个相邻槽中对硅片进行腐蚀,为什么不用单一的溶液进行过渡?”问题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探索。

  (三)要结合学习的目标

  教学过程的每一步,每一个流程都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因此提供信息必须是服务并服从于内容主题和学习目标的,才能视之为有效信息条件,教师所选择的学习信息应该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例如,“通过(表1)中的数据信息我们可以用事实说话解释为什么工业上不通过电解AlCl3制备金属铝,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反思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而有效信息的引入显眼可以解决当下流行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这一病症。在相同的教学环境和有限的教学设施下,教师给出一定量的条件信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上更有主动权,真正意义上的解放课堂。显然,有效的条件信息就是让学生思考、理解、回忆、应用化学知识,避免出现“死读书”。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的、形象的条件信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回忆、应用课堂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