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论文发表(第2页)
本文共计570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四、整合优质资源,创设实践平台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精品课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强化实验基本技能,注重过程方法,提高科学素养为原则。[4]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校依托原有的物理实验中心实验室,建立了自然科学实践平台体系,内容上有物理、生物、化学、环境、地球空间五个实验模块,层次上有预备实验、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自主设计实验四个梯度,时间跨度为大学三年的六个学期。依然保留经典实验,锻炼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如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单摆等实验;注重引入科学前沿实验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如流体热物性的高精度测试实验引入了目前最先进的热线法来测试热导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基本训练,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设计实验,如学生自主完成的两种醚类物质的热导率测定、基于家居物联网的室内环境调节系统。
五、打破模块结构,重新编写教材
目前国内的大学物理教材版本众多,教材的难度、侧重各有不同,质量参差不齐。考虑到科学教育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从培养目标出发,直接选用其他版本的教材并不合适,因此在专业建立之初教材建设也同步开始。传统的大学物理教材以力、热、光、电、磁、量子物理为章节模块,其特点是理论推导严谨,前后衔接紧密,知识的逻辑性强[5],但较少考虑实际应用,物理思想不够连贯,对前沿的物理进展涉及较少。针对这种现状,在编写科学教育专业的大学物理教材时,借鉴国外教材注重物理基本原理以及各模块本质联系的优点,打破原本的章节模块,以物质与时空、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波和粒子为主线讲述物理知识,弱化数学推导,注重经典实验的讲解,并加入部分现代物理前沿知识。新编写的大学物理教材分为上下两册,适合126学时的理论教学,在实际使用中,仍可以因地制宜不断修订。六、教学科研相促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组建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分布合理的高素质教学团队,是大学物理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与关键。[6]目前科学教育专业的大学物理教学团队共有10人,其中在读博士2人,博士8人;职称方面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年龄均在35—45岁之间,是一支不断进步、锐意创新的团队。团队坚持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原则。在教学中,定期举行公开示范课,中年教师传帮带,与青年教师交流教学方法、及时反馈遇到的问题;团队在带头人领导下,积极申报科研、教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授课中,教师将自己的科研研究方向适时介绍给学生,并吸收学生参与到项目研究中;在科研实践中,引导学生思考研究问题的物理本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大学物理精品课程在十五年的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团队建设为依托,推进教学理念、方法的探索改革,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优秀成果,获得了师生的广泛好评,为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随着高等教育新纲领的不断出台,大学物理课程建设会在保持原有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李荣,尹学爱,刘伟波.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教学改革[J].物理通报,2016(1):15-16.
[2]张春梅.大学物理优秀课程建设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18):109-110.
[3]陈明通,翟秀云.大学物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7(12):64-65.
[4]黄媛.科学教育专业“普通化学实验”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149-152.
[5]张林,范中和,郭建中.我国大学物理教材建设现状分析及改革思路[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4):82-85.
[6]袁建民,陆彦文,江遴汉.《大学物理》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成果[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4):93-95.
科学教育论文发表(第2页)篇二:
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指导策略探析
摘要: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着科学,在科学的道路上一路前行,为的是方便人们的生活,促进全社会的发展,而科学意识的培养则需从小做起。本文就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指导策略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教育;指导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