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专业Windows7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考
1 次下载 2 页 2131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中职计算机专业Windows7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考
计算机应用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目前,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计算机应用在职场的进一步发展。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Windows7基础与应用”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当中的重要课程,在提高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薄弱,操作实践技能欠缺。基于此,将一体化教学方法引入到“Windows7基础与应用”的教学当中,从教学任务、教学设计、教学考核三方面对该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课程一体化;Windows7
引言:
Windows操作系统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是我国家用电脑及办公电脑的主要应用平台,也是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点。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制力较差,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感兴趣。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一体化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工作情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打破了传统理论讲授课与实践实训课的界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加深知识、技能的掌握,凸显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一、整合教学任务,设计一体化教学案例
“Windows7基础与应用”课程一体化教学开展之初,任课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专业需求和学生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是理论知识够用,突出技能锻炼。因此,教师要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精简和重组,将各个知识点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通过案例的形式进行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的案例设计要贴近生活和真实岗位需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Windows7基础与应用”教学中,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完整的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下的局域网组建与配置,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了解Windows7在现实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将教学任务分解成企业局域网需求分析、系统搭建、系统管理与维护、FTP服务器等真实项目,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二、一体化教学过程设计
2.1计算机一体化教学需要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实训机房、局域网以及计算机等。学生可以在虚拟机上实验,通过计算机虚拟技术模拟Windows服务器及客户终端,来展示企业真实的网络运行环境。也可以进行小组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一位同学扮演企业网络的管理员,负责项目中的某一具体任务。实践证明,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将项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化解在小组内部。由于中职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约束,小组学习就会流于形式。
2.2因此,教师在分组时要将学习成绩优秀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分为一组,让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影响、互相提高。一般而言,每组大约6人,男女生人数相当,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将任务分派给每一个成员,并协调好小组成员间的学习活动,让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三、建立与教学实际相适应的评价机制
3.1中职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较低,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一体化教学很可能流于形式。因此,在“Windows7基础与应用”课程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需要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可以检验一体化教学的实际效果。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用简单的试卷来考核,而应该从结果性考核向过程性考核过渡,建立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学习态度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手段。
3.2理论知识要求够用即可,占总成绩的20%,一般通过试卷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考核。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实践技能,这部分考核应该占据较大比重,占总成绩的50%。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选派一名同学讲解该组的设计思路和步骤,教师进行打分和点评,将其作为实践操作部分的成绩。学习态度的考核也十分重要,占总成绩的30%,主要考核学生参与一体化教学的主动性,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出勤率等。总之,一体化教学在中职“Windows7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但一体化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仍有提高的空间,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在一体化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