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参考文献 > 正文

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第2页)

35 次下载 3 页 5929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0]沈建国.初中数学备课新思维[J].数学教学通讯(初等教育),2013(6)30-31.

  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第2页) 篇3

  [1]施良芳,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7-172.

  [2]李俊.中小学概率的教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32.

  [3]吴快华,谭立义.有效教学的基本功--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2008.

  [4]常磊.如何备好一堂数学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58-172.

  [5]尹安群.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8-173.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74.

  [7]章晓东.让理解在情境中进行--《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使用》教学实况及反思[J].人民教育,2004(13-14):52-55.

  [8]傅金根.简谈教学准备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4(12):32-34.

  [9]杨光.对数学备课弊端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6(4):76-77.

  [10]王桂平.新课程下的备课策略[J].文教资料,2006(6):92-93.

  [11]魏忠华,代钦.中学数学教师备课的'优化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8):110-113.

  [12]孙美成.中学统计与概率观念的分析与教学策略[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6):311.

  [13]芮卫军.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备课策略[J].成才之路,2008(19):30-31.

  [14]许世红,张崇岐,罗朝红.频率与概率教学探讨--“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的设计、实施与反思[J].中学数学教育,2010(7-8):13-18,42.

  [15]雷晓莉.对“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中几个关键点的认识[J].中学数学教育,2010(7-8):26-27.

  [16]高海燕,巩子坤.义务教育阶段统计与概率教学研究的进展与问题[J].数学教育学报,2010(3):12-13.

  [17]卢林森.学生在统计与概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学数学参考,2010(29):3-4.

  [18]范国海.用问题引领:中位数与众数的教学设计与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基础版),2010(11):136,119.

  [19]熊乾,李宜红,王用华.“用频率估计概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教育,2010(7-8):9-12.

  [20]张洪娟.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准备策略[J].中小学校长,2011(12):54-56.

  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第2页) 篇4

  [1]杜威着,许崇清译:《哲学的改造》[M],商务印书馆.1958 年,P46

  [2]阮忠英.初中几何教学策略浅谈[J].理科爱好者,2009(2)

  [3]胡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几何教学[J].信息技术与应用,2008(4).

  [4]吕月霞.杜威的“从做中学”之我见[J] .教育新论,2009.5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P185

  [6]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P184

  [7]尚晓青.DGS 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整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8]周军.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P1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左晓明等.基于 GeoGebra 的'数学教学全过程优化研究[J],2010,P101

  [1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P102

  [12]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P132

  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第2页) 篇5

  [1]王汉澜.教育评价学 [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2]吴钢.现代教育评价基础[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3] 黎世法.异步教育学[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4]虞应连.采用复合评分法 注重个体内差异评价[J].中小学管理,2001(1).

  [5](美) Carol Ann Tomlinson,刘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6]茹建文.关于构建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5(2).

  [7]曾继耘.差异发展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顾泠沅等.寻找中间地带--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9]马艳云.评价应注意学生的心理需求[J].人民教育,2005(17).

  [10]陈小菊.给自己一个支点超越自己-“个体内差异评价策略”探微[J].福建教育,2005(7).

  [11](美)Diane Heacox ,杨希洁译.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