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数学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第2页)

本文共计426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 重视培养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求异,在概念教学中变换叙述方式,在计算教学中采用多种算法,在应用题教学中采用 “一题多编”多角度自编符合图意的题;“一题多变”—相同属性的条件、问题、句式变换;“一题多解”—常规解法、简便解法、独特解法;“一题多比”—条件对比、问题对比;“一题多问”—并列性连问、递进性连问、对比性连问; “一题多改”—对判断题所供材料改条件或改结论;“一题多条件”—选择适当条件解题等。

  一题多解,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运算过程去分析、解答同一道数学题。例如在下面的括号里填数,使这列数具有某种规律性,并说明有怎样的规律:7、9、11、()、( )、( )。下面是学生的不同答案:

  ① 在括号里依次填入13、15、17形成奇数列;

  ② 在括号里依次填入15、21、31使这列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减5;

  ③ 在括号里依次填入47、465、21803,使这列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积减52。

  一题多解能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联想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技巧,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诱导学生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最佳途径。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题目隐含的特征,顺着特性的角度去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又如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有几瓶牛奶》一课,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各抒已见,大胆表现自我,在教师营造的“创新土壤”中个个成为创造之材。学生想出用不同的算法来解决:

  ① 先把装有9瓶的盒子装满10瓶(从另一个盒子里取来1瓶放入),另一盒还有4瓶,10加4得14;

  ② 先把装有9瓶的盒子当成装满10瓶,加上另一盒的5瓶是15瓶,再减去1瓶得出答案14瓶;

  ③ 9 + 5 = 9 + 1 + 4 = 10 + 4 = 14;

  ④ 9 + 5 = 5 + 9 = 5 + 5 + 4 = 10 + 4 = 14;

  ⑤ 9 + 5 = 5 + 9 = 5 + 10-1 = 15-1 = 14;

  ⑥ 接着盒子里的9盒往下数:9、10、11、12、13、14;

  ……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着力倡导的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理念。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促使他们主动去探索学习数学知识。

  五 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亲自操作的过程,是使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的重要过程。例如在《认识图形》一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内容。画一画是让学生用立体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直尺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通过画一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的联系。拼一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让学生用剪出来的图形自由拼组图形,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探索者。经过短暂时间的思考和操作,一个个有创意的图形就拼出来了,在同学们眼前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拼图。在认识图形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活动环节—围出钉子板上的图形。我要求他们围出图形,可以是课本学过的,也可以是生活中见到过的图形,让每个学生自己操作、发挥想象力。结果许多学生拼出的图形超出我意料之外,连平行四边形、梯形(包括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菱形都圈出了,我将学生的思维成果展示出来,课堂学习气氛高涨。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探索的机会,不仅让学生动眼、动耳,而且还要动手、动脑、动口,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已做、自己想、自已说进行积极探索,体验成功。因此,诱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获取新知,使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猜想、验证等活动有机地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