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5篇(第11页)
114 次下载 19 页 31932 字【 字体:大 中 小 】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历史问题,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地搜寻、分析、处理各种信息,亲身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喜悦,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是设疑激趣、激发动机、自主探索、尝试解决、自主总结、延伸拓展、自主练习、评价调控。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它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以问题为载体,以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的学习形式,以思维的碰撞、整合为核心,通过教学系统诸多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学生自主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总之,探究、问题讨论、自主学习这三种教学模式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教学方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三者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各自不能替代的特殊功效,它们之间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9
摘要: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初中历史教育所承载的责任已经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历史的沉淀之中得到精神上的洗礼,学习古人的智慧,强化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才是初中历史教学真正的意义价值所在,对此本文将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阐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感意识;培养
学生的情感意识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饱满的精神状态,因此情感意识应该是集合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多种哲学体系而成的。而初中历史作为一门以文化为载体的学科,其与学生的情感意识是有很多共通点的,且随着近些年网络文化的不断盛行,很多学生迷失在网络之中,而盲目的崇拜歌星影星也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可见当下学生的情感意识是有所缺失的,面对这种困境,初中历史教师有义务去承担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责任。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至少具有两方面的必要性。第一,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是教学改革的本质要求[1]。为适应国家的发展需求,近些年我国也在进行不断深入的教学改革,且在最新推行的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初中历史教学应以学生认识历史为目的,在历史的唯物主义知识中,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而形成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由此可见,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已经成为当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依旧把学生的历史成绩当作是教学的重点,并没有把情感教育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来,甚至一些学校,从本质上就忽视了历史教学,可以说这种教学现象不但违背了教学改革的精神,也影响了学生的情感意识形成,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以情感意识为先,为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是存在一定必要性的。第二培养学生情感意识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必然需求。学生的情感意识作为当下学校教育的重点,而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存在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人类历史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的历史就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极其耀眼,但在这段灿烂的文明之中,也很多不堪回首的往事,因此先天下之忧的情怀与奋勇反馈的民族精神都将为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
1、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学生情感意识培养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承担着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重任,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具有直接影响,为此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紧随时代的步伐,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自觉去担当一个引导者的身份,来对学生的情感意识进行培养[2]。因此以下几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
⑴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情感因素放在首位,有效的处理历史教学中的教育因素,建立学生情感与课堂知识之间的联系。
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挖掘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转变传统教学授课模式,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