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数学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路径(第2页)

本文共计320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由此可见,没有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知识的熟练应用,就不能形成正确的直觉判断,注重知识结构化对直觉产生有深远的意义。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知识运用中深化概念,开拓思路,最终形成直觉思维,学生题目做得多了,自然能通过直觉思维很快地找到问题的基本特征,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巧设教学情境,启发直觉思维

  对新知识的学习,人们借经验在头脑中造图景和模型,以求得对新知识的理解,直觉思维可以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

  比如,在集合这一章的教学中,不少学生搞不清 和{ }的含义。 教师可以用这样的教学情境来解释,“空箱子放入空房子,那么空房子就不空了。” 这样学生会终身难忘!“b克糖水中有a克糖,若再添加m克糖,则糖水变甜了。” 这是小学生都能明白的道理,它就是下面的真分数不等式的可靠直觉:<(b>a>0,m>0)。

  又如,学习数学归纳法时,可以向学生提供“多米诺骨牌”的游戏模型:只要推倒第一块骨牌,第二块骨牌就会倒下,接着第三块骨牌倒下……,传递的结果,所有的骨牌都会倒下。 通过提供具体的“递推”经验,诱发直觉思维的产生,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归纳法的直观概念。

  再如,当进行函数连续性概念的教学时,可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温度是连续变化的,1分钟内你能感觉到温度的变化吗?如果是在0.001秒内呢?接着介绍函数连续的概念时,学生便可以借助直觉思维直接领悟其概念。

  通过这样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一些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的思维引到一个广阔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三)利用数形结合,诱发直觉思维

  运用数形结合分析问题,把数量关系转换为直观的图形问题,借助几何知识加以解决,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诱发直觉思维的产生。同时,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恰当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描述,突破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能使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静止问题动态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过程中强化形数结合思想,在愉快心情中提高直觉思维能力。

  (四)大胆猜想,开启直觉思维

  “跟着感觉走”是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其实这句话里已经蕴涵了直觉思维的萌芽,只不过我们没有把它上升为一种思维观念。 我们应该把直觉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明确地提出,制定相应的活动策略,从整体上分析问题的特征,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大胆的猜想,对于学生的设想给予充分肯定。

  例如选择题,因为只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挑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省略解题过程,容许合理的猜想,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发展。

  同时,教师要注意创新教学设计,创设一些猜想的意境,设置一些猜想的“桥梁”,组织学生进行探索,猜想从特殊到一般的可能,让学生真正逐步探究到自己的研究对象,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让学生放飞思维与想象,用问题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通过鼓励学生对问题不断地、大胆地进行猜想,从而促进他们直觉思维的养成。

  如下面一个“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学习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小学就介绍过了,中学在学习这个定理时,重点应放在证明思路的发现上,难点是辅助线的获得。

  这个方案设计了一个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内角的变化规律,在∠A不断运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猜想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里还蕴涵了极限思想,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直觉的诱发与培养。

  总之,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应该是多方面、多渠道的。 首先要掌握好扎实的基础知识,这是直觉思维产生的源泉;其次,可以通过巧设教学情境,利用数形结合等方法诱导直觉思维,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和猜测,从而开启直觉思维的大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