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语言的特色与主持人的语言功底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647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 主持人的语言功底
本文中,笔者强调着重于广播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传播过程中的语言活动。“广播主持人节目”,规定了主持人语言必须符合广播语言的特色和传播规律。
(一)的语言功底概述:
(二) 持人语言功底的能力要素: 笔者认为,主持人的语言功底主要包括:语言组织能力和有声语言(包括即兴口语)表达的基本功,是主持人的业务能力、知识修养、心理素质等能力的综合体现。语言组织能力解决“说什么”,通过有声语言表达扩展为“如何说”。
语言组织能力: 主持人的语言包括有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所以有丰富的语言材料积累、敏锐的思维、知道在哪种场合下用那种语言最得体、恰切,效果好,才能组织出好的语言。
2.有声语言表达的'基本功: 有声语言表达是主持人语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式。主持人必须要有说话的愿望,而后才能组织好内部语言,最终通过声音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为了保证语言传播的清晰,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主持人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1) 气发声的基本功:声音是主持人最重要的工具。主持人必须掌握科学的用声方法,增强发声技能。这是传播的需要,也是听众的需要。
(2) 字发声的基本功:广播语言不同于日常生活用语,要保证语言传播的高效率、高质量,必须吐字清晰、灵活自如。所以主持人应通过反复练习加强唇舌的灵活度,能根据语体、节目对象、风格、环境等灵活调控吐字力度,既清晰准确,又轻巧灵活,为丰富语言表现力提供基础。
(3) 音传情的基本功:主持人的语言总是与实际的思想感情紧密结合在一 起。主持人语言的声音传情,是在一定的先天生理条件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学习熏陶而成的。
(三) 持人语言存在的误区: 目前,主持人的语言存在不少误区。很多听众都有类似经历:在听节目时还要帮主持人纠正错误,给主持人当起了老师,不得不引起大众的关注和思考。
1.片面理解口语化: 如今主持人口语化的表达已成为主流。甚至在播报重要消息时满口都是“这个、那个”,好像不这样就不是口语化。
2.方言、网络词语的使用泛滥: 一些主持人为了迎合普通大众的口味,大量使用网络词语和方言。如 “拉风”、“雷、囧”等,令很多听众摸不着头脑,有悖于广播语言的通俗易懂。
3.港台腔: 近年来,主持人嗲声嗲气地学“港台味儿”似乎成为一种“时尚”。都会拖腔甩掉,生硬掺入“港台腔”, 这些都有悖于语言表达的规范,让受众一脸茫然,不知其所云。
4.语言低俗: 近年来,主持人的风格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适应了不同节目的特点和观众的需求,而有些主持人却语言粗俗、思想庸俗、观点偏激、导向有误。可见,仅仅强调个人主见,感情用事,必然会使导向出问题。
四 广播语言的特色与主持人语言功底的必然联系
(一) 广播语言特色的发展来分析主持人语言功底的变化:
广播语言的特色决定并影响主持人应用语言的基本功,主持人必须结合广播语言特色的发展适时调整策略。从战争年代“高、平、空”的叫喊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居高临下、令行禁止、说教灌输”,这种状况一直没有改变。 20世纪80年代后,主持人节目应运而生。一时间,主持人“说”的能力成为主持人语言功底的唯一标准。不过,这种认识仅仅局限于有主持人节目发展初期。 今天,主持人语言汲取了广播语言“人际传播”的优势,以及“播说”结合的功底乃至演播、朗诵的能力。
(二) 根据广播语言的不同特色来加强主持人的语言功底:
广播语言的职业特色对主持人语言功底的要求:
(1) 良好的发声能力是语言表达的前提: 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发声能力,掌握正确的用声方法。。因此,优秀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之所以能牢牢抓住听众,与其声音魅力是密不可分的。
(2) 参加业务培训,实行责任制,规范主持人用语: 主持人的语言功底能反映出文化底蕴、思想情感、才华等内涵,但不少电台主持人却片面认为只要声音好听就可以,没有经过规范的语言训练,对业务的钻研也不够。对懒散懈怠的从业人员有必要进行批评教育、辅以相应的惩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