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行政管理 > 正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建设研究的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60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 把握好单位和业务层面管理环节

  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管理是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核心内容, 单位业务经济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命脉。目前, 《单位规范》中已经明确对单位层面以及业务流程层面作出了相关要求,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重点环节和核心业务, 首先, 对于单位层面所面临的风险, 要做到重点把控, 针对单位内部的组织架构、决策管理、岗位设置及人员分配要做到科学安排;其次, 在业务层次方面, 对于预算业务、收支业务等具体业务内容中所面临的风险, 落实好预警处理机制。

  (三)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 实现科学的内部管理模式

  加强单位内部管控, 增强单位管理科学性的重点就是建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因此,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评价时, 就需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在单位内部的有效性, 具体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对于内部控制流程以及执行进行重点评价, 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是要将公共服务的绩效水平纳入评价其业务活动绩效的考评单位, 明确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保证体系的合理性、合法性。由此可见, 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时, 首先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性、内部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合法以及合理性, 还需要重视公共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展开评价,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水平, 还有利于为行政事业单位塑造良好的单位形象。

  (四)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 规范内部管理权利运行

  目前,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仍然缺乏独立的审计部门, 或是单位内部的审计监督的独立性不够, 单位内部审计效能无法得到全面发挥。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 但是大多受财务部门的约束, 独立性较弱。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立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 大多审计工作都由财务部门担任, 它不仅担任财务管理职责还负责审计, 与此同时它所承担的风险也较高。在人员配置方面, 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人员由于其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 审计人员权力受限。此外, 事业单位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监督力度不够, 没能做到对单位的相关业务活动有效监督。因此, 要想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 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相关规定制度, 明确审计工作内容, 确保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执行;同时, 还要强化单位外部监督, 规范内部管理人员权利的运行。

  (五) 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的建立, 实行信息公开制度

  营造优越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 不仅有利于完善内部控制管理, 还有利于加强单位内部各个环节的联系, 使内部控制体系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得到全面落实, 更好地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的现代化管理需求。因此, 要重视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披露, 实行信息公开化, 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目前,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还处在不成熟时期, 单位内部缺乏规范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或是信息公开制度, 但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透明度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实行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是发展的大势所趋。从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 就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信息公开制度中不足之处, 例如格式标准不严谨、内部控制目标不明确等内容, 都不利于管理阶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作出准确分析, 更不利于其决策管理。因此,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信息披露、信息公开制度时, 要重视信息披露的质量以及信息公开程序的规范性。最后,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管理体系, 因此, 在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时, 要确保信息公开制度的有效执行, 就需要联系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以及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 来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是如今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它为内部管理结构的规范以及管理体制的科学性提供有力保障。从微观角度来看, 完善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实现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提高事业单位行政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从宏观角度来看, 构建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的重要举措。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