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刘之常平凡而伟大的电化教育先驱的论文(第5页)

本文共计887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电影教育论:该章提出了电影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回顾了电影教育的历史、分析了电影教育的现状、展望了电影教育的未来;

  电影教育场的设备法:对电影教育场内的设备的种类、影片的来源,机件的配置等内容进行了介绍;

  电影教育场的建筑法:从建筑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对教育电影场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电影教育场的管理法:从秩序、卫生、事物、规约四个方面对电影教育场的管理进行了论述;

  电影教育场应有的机械和管理使用方法:对电影机、扩大器等设备的原理、构造、使用方法和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论述;

  教育电影场的教学:对电影教育场的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学校采用电影教学指导法:提出了电影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重要性,并罗列了大量的整合案例;

  教育电影脚本编写法:提出了脚本的重要性以及脚本编写的原则、方法;

  教育电影的摄制法:介绍了摄影机的操作技巧以及教育电影的摄制方法。

  仔细分析这本书的体系,我们发现,这本书主要由总论(电影教育论)、媒体论(电影教育场的设备法、电影教育场的建筑法、电影教育场应有的机械和管理使用方法、教育电影脚本编写法、教育电影的摄制法)、过程论(电影教育场的教学)、方法论(学校采用电影教学指导法)、管理论(电影教育场的管理法)等内容组成。因此可以说,此书是一本体系相对完整的电影教育教材。也正是因为此,此书成为后期同类著作的模板(比如,1937年,宗秉新、蒋社村编著的《教育电影实施指导》就是在这本书的基础上写成的)。当然,我们今天出版的教育技术教材内仍可觅到该书体系的身影,只不过媒体的种类更多、更复杂而已。

  我们说,《电影教育实施法》是较早的电化教育教材,并不否认徐公美先生对中国电影教育理论做出的贡献。徐公美是我国研究电影教育第一人[33],他的电影教育(出版于1933年)是我国第一本电影教育的著作。但是,这本著作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论述电影教育问题的。主要论述了教育电影的意义、电影与教育的关系、教育影片的研究、儿童与电影、电影的学习指导方法等,[34]具有较高的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但是缺乏具体的操作和指导。因此,从教材的角度,《电影教育实施法》是我国较早的介绍电影教育实施的一本教材。

  四 刘之常电化教育思想的评价和启示

  刘之常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骄人的经历,长期工作在基层第一线,从事基础性的工作,是平凡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对我国民众教育尤其是电化教育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是伟大的。

  刘之常的朴素的基于媒体的教学设计思想、媒体与课程的整合思想以及勾画出的相对完整的电化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代,都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正是由于这些贡献,使得刘之常成为当之无愧的电化教育先驱,在中国电化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然,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加上其所关注的重点是民众教育领域,在刘之常的著作中,比较多的是介绍民众教育以及民众教育领域中的电教问题的,对于学校教育中的电教问题涉及较少。同时,他还是典型的电化教育工具论的提出者和忠实守卫者。今天看来,他的学术观点还显稚嫩,理论深度还显不足,尤其是许多观点的提出还仅仅停留在观念的层面上。

  不过,我们不能够苛求刘之常能够具有当前的现代化的教学思想。但是,刘之常的立足于基层从事电化教育实践和研究的精神和视角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昭示我们,教育技术不仅是个理论领域,更是个实践领域,要重视实践,要从实践中获得经验、提炼理论,要通过实践检验理论。这是教育技术应该一直坚持和贯彻的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教育技术才能够真正在学科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真正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实现。

  本文无意抬高刘之常及其理论在电化教育发展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但是他的某些观点及其言论尤其是他的实践精神,正在被我们有意或无意间予以“遗忘”,而这些才是我们应该真正继承的。

  参考文献

  [1] 舒新城.中国教育指南(1926年)[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8:474.

阅读全文